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他有一个同事,孩子就是不好好读书,很聪明,什么道理都懂,没有行动力。每次都考倒数第一,作为哲学系教授的爸爸觉得孩子考倒数第一,很没有面子,老师还会批评家长。于是这个同事跟他的这个孩子商量,从下星期开始,我来给你补习功课。老师讲什么,我又给你讲一遍。这个小孩子一开始是不愿意的,然后这个老师就跟他讲,我们就做一个游戏啊,老师跟你讲什么,我就给你重复一遍,然后一月之后啊,如果你成绩好了,我就不管你了,你想怎样就怎样。这小孩子觉得也挺好玩的,就跟他做这个游戏,结果,一个月以后这个孩子考全班第一名。然后他就又不管他了,真的不管他,之后他还是会考倒数第一。孩子很不解,问他爸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爸爸给他讲,一方面,我很心疼你把所有的时间都拿去学习,很辛苦,另一方面我又不希望你在学校里面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我想让你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如果你想考第一名,你是可以考的,但是你不一定要去考第一名。这样的话,一方面,你有一种内在的自信,不会被别人因为瞧不起你就会放弃自己,另一方面,你又不至于太累了,这就是我的目标。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爸爸,曾记得在我还没上小学时,他很多次微笑着看着我说:我的根啊,虽然脾气暴躁像‘大王’(戏里面的角色),但是很聪明。
上了小学,我像这个孩子一样,学习倒数第一,内心自信无比:我就是不学,我要是学,我很聪明,随便超越你们!
父亲在我心里种下的聪明的种子,让我在小学里,面对老师起的绰号,全校同学叫我绰号,成绩倒数第一,被高年级同学霸凌,被老师每天和第一名的同桌姐姐比较的状况下,没有自卑过,没有接收到这些负向的语言,那个种子生发的力量,让我年纪小小,却一直不服气,不服输,终于在小升初时,老师再一次语言刺激:就你一个人考不上初中,从而经过一个月的奋斗,以全乡第三的成绩考入初中。
再次想起这些,经历这么多年的生活历练,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但父亲让我相信了我是个聪明的人,于是就创造了自信,即使长大发现自己不聪明,也会有力量去努力。
还记得父亲经常说妹妹的一句话:我的丑女子虽然丑,但是他做事情很细致。父亲的话种在妹妹心里的是什么种子呢?我不知道,但我看到,妹妹这么多年,做事很细致,一直做的很好。
智慧的父亲,用完整的视角看到他的孩子,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特点,并把这个特点放大,成为独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