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到底想要什么?
周六的学委讨论会,大家一起讨论了关于学委的 一 是什么?听到大家的侃侃而谈,内心再次陷入了对于一的思考。
坦白来说,对于这个思考点一直是有点躲避的,因为很难,又迟迟无解,属于无底洞的问题,解决度低关键度高。
带着这个问题,听了张首晟教授的课。教授语速很快,节奏却很从容。感觉听到了答案唾手可及,可这一步之遥的到达又难于青天。
课程的开篇说的大学时期的迷茫,在我们大学一年级期间,我的老师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找自己的游戏。
大致内容如下
你想要什么?想要快点毕业。
毕业了之后你想要什么?想要找一份好工作。
你找到一份好工作了之后想要什么?想要赚很多钱
你赚了很多钱之后还想要什么?想要给爸妈自己都买房买车
你买了房买了车之后还想要什么?想要全家全球旅行
你全球旅行了之后还想要什么?
……………
大概十几次之后的追问之下,大家就从欣喜变成了沉默
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我们又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情感选择的呢?
很长时间,我都认为这个一是设计出来的,是通过经验归纳,逻辑反推出来的。今天最大的感触是,这个一是生长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都有最基本的和最根本的前提假设来建立自己的人生之塔,相信你会是谁,你会成为什么。
虽然这个相信的路上,文字和语言带来的遮蔽,信息的复杂会带来懈怠。也许我们迷茫,甚至是忘却。但如果可以不间断地吸收,不停歇的跨领取探索,不妥协的保持好奇,这个一就会慢慢生长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我的第一性原理和我是重叠的,我只是显性存在。
我想我大概是懈怠了太久,一直为别人的期待奔跑,忽视了内心的声音。最近的日更,稳定听课确实受益良多,此刻有一种被唤醒的感动,感恩。
PS
发了好几篇流水账日记,明天开始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