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医院看胳膊肘,我说歪了,伸不直,医生活动了一下我的胳膊,说很好,没有歪。只是因为长时间套在模型里,有点僵化。我说我已经固定了三个星期,真的烦了,能不能去掉固定的模型,医生说不行,需要至少一个月修复受伤的血管和筋骨,还要再继续固定十天。我无语了。只有听医生的。
医院人真多,挂号的二楼一大早就排队。我今天挂号时,忘了上一次给我看胳膊的医生的名字,但我给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信息,我说给我看胳膊的医生又高又帅又善良,工作人员立刻就知道我说的是哪位医生了,果然,是他。我乐坏了。
今天我去医院比较早,医生上午八点半上班,我在等候时,身边坐了一位拄单拐的五十多岁的男士,双腿都做了关节置换术,已经四十多天了,还是不舒服,所以来医院看看,他说他的关节置换的垫子,需要十五年后再更换一次,我问他有没有心脑血管病,他说没有,这样,他的身体素质适合关节置换,如果有心脑血管病,置换关节会有隐患。
一周前,我在医院看胳膊等候时,身边坐了一对父子,儿子有28岁,父亲五十多岁。儿子在轮胎厂上班,每天工作十个小时,能月收入五千,但是活儿很重,儿子的双手麻木不灵活,这次是第二次出问题了。因为除了上班不知道怎么挣钱,所以视这份工作如珍宝,身体频频报警,也舍不得放弃。
医院里走一走,感觉所有的困惑和焦虑都属于无病呻吟,只要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幸福的状态,可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幸福的状态,只有失去健康时才明白,那时,已经蹉跎了很多幸福时光。
就像我目前的状态,抱着胳膊,呼吸并不顺畅,如果时光倒流,我拥有健康体魄,我会放下所有的担忧,快乐的吃饭睡觉玩耍工作,再也没有忧虑,可是,时光一去不返了。
我感觉医生这个职业接近神灵,在医生面前,无论这位医生年龄大小,我都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回到母亲身边,哭诉自己的病痛,寻求安慰和治疗,看到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服,我就感到亲切和温暖,受伤的肉体和心灵会得到抚慰。
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些?因为我被我的医生治愈了,上次看胳膊时,他拿着我的胳膊来回活动,我尖叫说会再次断了,他说骨科医生拿着你的胳膊你怕啥,我立刻就安静了,他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接近佛陀,令我放下所有的紧张,我惊诧他那么年轻,怎么像个长老那样耐心的待人。
今天上午,在我说我胳膊歪了时,他小心翼翼取下我的固定装置,拿着我的胳膊来回活动,好舒服,一点也不痛,他的手又暖和又柔软,一双外科医生的手。他说我的胳膊还要继续固定,并不歪,因为胳膊伸不直,感觉歪,但是不歪。他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很温馨,我感觉自己似乎坐在长辈身边,在聆听长辈的关怀,放下担心,安全感十足。检查完后,他又小心翼翼帮助我戴上固定装置,我那时只想睡觉,因为太舒服,我想我遇到了一位医德高超的大师级别的好医生,尽管他非常年轻,但有着超乎年龄的耐心和温情,令人感动。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二十多岁时在家感觉呼吸困难,去这家医院的呼吸科看病的难忘的事情。我见到医生又哭又悲,医生让我拍了X光片,我在检查室也是又哭又悲,回到医生那里时,还是哭,医生给我开了一瓶谷维素,安慰了我。我回家就吃上了药,第二天上班带到单位吃药,被单位一位大姐看到,她说我吃的是精神类药品,我当时很奇怪,明明呼吸困难,怎么吃这个,但是那时候年龄小,思想简单,也就把这药吃了很久,后来呼吸平稳,睡觉很舒服。我彻底好了。但我记住这个医生的名字了,后来他当了院长,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确实非常认真的在为病人减轻病痛,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他。我猜他当时看了我的片子,发现我没有器质性问题,但我的哭诉表现,让他认为我是精神类问题,过于焦虑引起的呼吸困难,我那时刚生女儿,日夜睡觉不安稳,应对不了,内心快崩溃了。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中说:“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用一种药来遍治众生之病的是“道”,能够在众药之中选择药物对一种病进行治疗的是“医”。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因此,疾病并非仅仅是躯体的疾病,还应包括心理的疾病、适应能力的疾病和道德的疾病。佛法中认为治疗这些病的总体方法是医学和以佛性为线索的佛法,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治疗疾病的统一一味药就是“道”。我想这也是我呼吸困难时,医生给我开了谷维素的原因吧。
明代裴一中的《裴子言医·序》。原文: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译文: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所以,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你们,托举着生命的重量,也传递着人间的温度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感谢你们竭尽所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