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周的时间把余华的原著《活着》这本书看完,然后又去追了一遍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一直想说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只看到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以及那么多不知名的面孔,在我眼前晃动。
那段历史和背景离我们太过遥远,没有亲身体验很难去理解当事人的切身感受,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福贵度过了极其悲惨的一生,因为他的赌败光了家产,老父亲也在气愤之下意外丧生,母亲也染了病,不久后随之而去,浪子回头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着向前。
福贵呢,不再是少爷之后的福贵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也一心想着把那小鸡鹅,鹅长大了变成羊,羊再变成牛,演着皮影,种着地,一步一步想靠着自己的双手给家珍给家人一个安稳的生活,可奈何造化弄人,被抓了壮丁,此后在战乱中辗转各地,见惯了生死,“我可得保住一条命,老婆孩子还等着我回去”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好不容易留着一条命回到家,母亲已经去世,凤霞也因为高烧又聋又哑了,凤霞抱着水瓶冲着福贵笑的画面看的很心酸。
在原著中对于有庆的描写很多,有庆是一个活泼的、有生活气息的小男孩,会心疼不会说话的姐姐,会跟欺负他姐姐的小孩打架,会在给福贵的茶里倒上醋、浇上辣油,我以为他会慢慢长成为一家的支柱,所以当他出事的时候有一刹那的不可思议和匪夷所思,因为给县长春生的老婆献血而丢了命。在电影中是因为区长春生来检查,倒车的时候撞到了墙,半个墙的砖头砸在了有庆的身上,而在这之前,有庆还伏在福贵的背上说着天天吃饺子的事情,“娘不该让你去学校,娘应该把你爹拦住,都是娘不好”,祥林嫂似的呢喃的背后是怎样的心情?
在原著中福贵一个人送走了他所有的亲人,把他们亲手葬在了祖坟里,让他们在地下做个伴,然后再也没有了牵挂,只剩老黄牛为伴,电影里删掉了关于二喜和馒头(苦根)的结局,也许是因为太过悲惨吧。
后记:看过的电影很多,也许当时的感触很深,可是真正记得的没几个,所以记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情节,当感到迷茫的时候看看曾经写下的文字,想想曾经在心里对自己说过的话。
活着是一部非常写实、接地气的小说,很多时候,生活真的充满了深深的恶意,像凤霞,她没有做错什么,却承担了很重的生活的艰辛,好不容易嫁了一个爱她的人,却因难产而去世了;像有庆,他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早早的去了;像家珍,她是非常淳朴的妇女形象,从头到尾她所图的不过是跟福贵过个安生日子,却丧子、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
前段时间战狼2的大火也让一段话被大家认可“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恰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还有那么多动荡不安的地方,还有那么多流离失所的人们,还有那么多饱受疾病困扰的病患,生活不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还在身边的那个人,因为没有人能预知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先来。
小明,我以前理解不了那些患得患失,理解不了那些喜悦,但是这周我感觉到了,就像《心里的声音》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那个女孩走向我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幻想了与她的无数种可能”,即使我们只是偶尔的联系,但是忙碌的间隙当我想到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的扬起嘴角,会想如果现在你在我面前我会做些什么,我想与你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