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送完孩子,照例到菜市场对面的包子铺吃早点,然后顺道去买菜。
几天没来,点餐口换了新面孔,是位新来的员工。
“吃什么您?”
“您好,一两鸡蛋茴香包子,一碗馄饨。”我的不变早餐组合。
“16,您扣这里。”
我小小迟疑了一下,过去好像没这么多钱啊?
没多想,付款码扣完,拿上小票就找地方坐了下来。
两三分钟的工夫,窗口叫:“52号的大碗馄饨。”
嗯?我一愣,手里的小票上的确是52号,可是,我要的不是大碗啊?
疑惑中,我拿着小票来到窗口:“您好,52号,您看看,是要的大碗儿么?”
窗口服务员飞速扫了眼,肯定地说:“是,什么都没写就是大碗,要是小碗会标个小字。大碗10块,小碗6块。”
我这才恍然,刚才进门点餐的时候,我并没强调大碗儿还是小碗儿,这新来的服务员直接给我下了大碗。
这满满登登一大碗馄饨,看得我直发愁,先拿勺子㧟着数了一圈,12个。
好么,仨包子,12个肉馅馄饨,难道我这副身板儿在人眼里是如此惊天食量?
我默默留意了后面来点餐的人,有不少像我一样,点馄饨时候没有特别说大碗儿小碗儿的,都被默认为了大碗。
忽然想起,从前那位年长些的大姐,要是我没特别说,她总会追问一句:“大碗儿小碗儿您?”
我必然是选6个馄饨的小碗儿。
最后,剩了大半碗馄饨的我,离开了包子铺。
从前一直爱吃的早饭,今天变得不那么香了,有东西让它悄悄地变了味儿。
今天您这样多赚了我四块,结果就是,我以后不会再去你家吃早饭。
而你损失了不知多少个四块,并且还不自知。
不在于钱多少,在于人心里的感受,如此的经商之道也多半是一锤子买卖,走不长久。
想起市场里有位大姐,卖拖鞋,就只是单一的,只卖拖鞋。
这市场的摊位,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她,小十年了,一直都在。
不光在,摊位还扩大了,把旁边的一家收了,如今她家是打通了的两个摊位。
我认识她是好几年前的一件小事儿了。
那是在一个摊位给孩子买了双艾莎拖鞋,结果拿回去发现孩子脚背高,鞋穿着硌脚。
第二天我就拿回去退,结果摊主死活不肯,说我自己没挑好。
我也有些生气,商标都完整好好的,凭什么不给退?
懒得跟他磨牙,我就走了,准备换个地方再买一双。
正巧就来到了她的摊儿上。
挑好鞋,问好价,我掏出手机准备付钱。
她笑笑说:“别给了,我看你刚才不是要退那双鞋吗?你给我吧,我这儿也卖这鞋,都是20,你就不用给钱了。”
天,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怎么会有这么傻乎乎的卖家?
“不用不用,谢谢您了,这鞋也不是跟您这儿买的,这不合适。”我赶紧道谢,推辞。
“没事儿的,要不你拿回去也没用,也是浪费。给我,我就给卖了。”她微笑看着我,声音柔柔的。
“那……那就太谢谢您啦。内什么,那我再给家里多挑几双吧!”
于是,那天我在她那里给家里一口气买了六双拖鞋。本来是退20块钱的打算,最后花了一百多,多买了五双可买可不买的鞋。
但是,咱心里舒坦啊!
并且打那以后,每逢换季换拖鞋,我必去她家买。
从来不还价,她说多少,我就直接给多少。
这或许才是真正能够持续的经营之道,也是真正可以长久的为人之道。
毕竟,做人须做事,做事先做人。
这世上本没有傻子,只有很多自以为精明的人,把别人当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