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带来了一种个人主义的、好斗的人生态度。一个怯懦的人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会为了赢得认可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寻求超越他人的方式不是建立自己的成就而是贬低他人,那么他就是怯懦者。”
有时候内心越怯懦的人表现出来的外在会是另一个极端,比如咄咄逼人,盛气凌人,用以来掩饰内心真正的感觉。
一般靠贬低别人凸显自己的人都是有一点成绩,但这成绩不足以支撑他内心的欲望,也找不到取得更好成绩的方法。那只能靠贬低他人了。
一个人如果只把超越自己作为目标,一定会取得非一般的成就。而能这么清醒又坚持住的人少之又少。
“一旦发现儿童有对他人产生敌意的苗头,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他们从这种敌意中解放出来。但是教育者不可能去矫正由这种敌意而滋生的不利的性格特征。
正确的儿童教育方法是,指出他们的错误,向他们解释不应该期望不通过努力就赢得别人的尊重。理解孩子,不断地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并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
“对孩子过于挑剔或者严厉的教育会使孩子丧失勇气,而过于温和或溺爱的教育又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因此,父母既不要用玫瑰色来美化现实,也不要用悲观的态度来描摹世界。
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尽可能充分地为生活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够自如地应对未来。”
当面对一个思维混乱甚至已经形成了有害的思想或犯罪倾向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对他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对他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彻底清除其有害的心理根源。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道德的法官来审判他们,而要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或治疗他们的医师。
长子的性格通常都偏于保守,他们相信权力,奉行规则和法律。他们具有公开而毫无愧疚地接受专制主义的性格倾向。他们对权位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因为他们自己也曾一度居于这样的地位。
如果一个个体处于一种全新的环境之中,他就会将处于隐藏状态的性格表现出来。
祖父母总是想方设法证明(他们原本可以不必这样做)他们仍然活力充沛,对这个世界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于是,他们总是对孙子、孙女的教育指手画脚,并试图证明自己仍然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他们会对孩子体贴入微,溺爱纵容,但这种方式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事实上,只有那些一直给孩子鼓励并成为其朋友的父母和教师,才能继续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加以引导。除他们之外,任何想提供指导的人都会遭到处这些孩子的拒绝。孩子会对他们充满怀疑,把他们看作外人甚至敌人。
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想把她们保护起来,却没有对她们进行训练,让她们具有避免青春期陷阱所必需的判断力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