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以慢为快?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克制住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今天去学习了一门课程,从课程中get到了一两个方法,我从这门课程里得到了非常多的启发性,那请问我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一般的情况下,我最想做的就是看下去,假如这个课程还有下一集的话,我要看下去。
于是我看完了整个的课程,那只有可能出现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把知识学习当成一种成瘾性的药品,它让我上瘾,它让我获得了像吸毒一样的快感,飘飘然的沉浸在知识获取的快感中,但是当这个劲儿过去了呢,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劲儿会非常快的就过去了,之后我能够得到的只有空虚。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过程,我已经亲身体验过无数次。按照甜面包热汤模型,我只有在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快感,这样会导致两个后果,第一个是我不停的去寻找表面刺激的新鲜知识,而不去思考这些知识到底跟我有多大的关系,这是我为什么会不断的去购买一些新的课程,不断的把所有的我觉得新鲜的公众号全部定下来,一刻不停的看,一刻不停的零思考。第二个是我不会思考短暂获得的所有的知识,因为我一旦思考它,就会发现它们的相通性,为了保持我的快感,我一定要把每一个看似相同类似的知识都当作新知识,这样我才能保持我自己的快感。
这也是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人说-我拼命的学习到很多很多的知识,可是过一段时间我再看它,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它一样-会深有同感。这件事的后果不是偶然,而是自己潜意识选择的结果。因为只有遗忘的更快,才能在每一次看到它的时候都会获得纯真的新鲜感,都会获得最刺激的快感,我把知识真正当成了香烟,当成了毒品,当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我相信我这种状态也是内容生产商们最喜欢看到的事情,你可以假想这样一个场景,假如可以把一篇文章顺序颠倒,就可以不停的拿来卖钱的话,那这样肯定是运营商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既然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弱点,那么下一步我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进它,改变自己的心态。
去掉一切急功近利,增加自己在单个知识点的思考深度。
那我现在感觉思考的最好的方法其实是两个字,叫做“体悟”。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做中去想。
给自己尽可能创造出更多的,能够应用到所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的场景。
这其实是需要视角转换和一些想象力的。准确来说就是假如你是老师的话,你怎样判断学生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你认为他在哪个场景下如何应用知识点和方法,就已经算是掌握了它们呢?
给自己设置出场景,给自己一个应用方法的场景,不一定非要解决自己现实中的目前的困难,可以想想之前自己的所有的经历有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到这个知识点和方法,不要泛泛的想,而是真正做出一个模拟场景来,把细节都构想得非常清楚才可以。
比如在今天早晨永澄老师讲的检视阅读这个方法,那我现在就是要假设一个场景,虽然我的下一步的读书重点是思考快与慢,但是我可以把检视阅读用到我所有买来但没有看过的书籍上,只有在应用检视阅读的所有方法的过程中,我才真正能够知道我在用的时候会碰到什么问题,我在用的时候哪方面不太熟练。
只有多多的练习,只有刻意的练习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
所以归根结底持有能够克制住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比如说想着,我可以今天不听老师的课程,明天不听老师的课程,我不用傻乎乎的,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去跟着老师这样去走。我只要在最后一次性的把老师所有的东西听一遍我就能获得老师所讲的所有的知识和内容啦,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一定会给我最沉重的打击,它只能让我获得启发,不能让我得到改变。
只有踏踏实实的跟着老师的进度,一点一点的进行自己的体悟,每一天把一个小时中所获得的方法和知识,真真正正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生命去连接它,才能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自主心智中去。
我想这才是慢下来的方法。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叫做信息洪流。身处在信息洪流中最应该考虑的方法永远是慢下来,因为一但你想快,不用劲儿就好了,你会非常非常的快,只是会被冲得七零八落,会被冲的漫无方向和目的。
这就像在我们这个交通十分发达的社会里,你去菜市场买菜最便捷的还是骑自行车,因为不管快还是慢,都只是方式和手段,你要的才是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