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一生有无数重大的发现和创造,然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有一件抱憾终生的事。一次,李比希收到一瓶棕红色的液体,这是一位德国商人给他的,据说是海藻灰的滤液。商人希望李比希能分析说明这瓶液体的成分,但是,李比希根本就没有做认真的化学分析,只用肉眼看了看,就匆忙断定瓶中之物是“氯化碘”,然后,他就把这瓶液体放在柜子里,一放就是四年。
1826年8月14日,法国化学家巴拉宣布说,他发现了新元素“溴”,这种元素性质介于氯和碘之间,这一发现震惊了化学界。李比希看到了巴拉的报告以后,顿时想起四年前他放到柜子里的那瓶“氯化碘”。他赶紧翻箱倒柜,找出了那瓶棕色液体,认真地进行了化学分析,分析结果使他激动又痛心。原来,那瓶棕色液体不含有氯,也不含有碘,更不是他猜测的“氯化碘”,其成分正是巴拉发现的新元素“溴”。如果在四年前,李比希能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分析那瓶棕色液体,以他当时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完全有条件在这瓶液体中有所发现,那么发现元素“溴”的就不是巴拉,而将是李比希。
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与李比希失之交臂,他懊悔极了。他恨自己粗心大意,恨自己进行了大半辈子的化学研究,却缺乏严格的科学态度。为了警诫自己,他特地把那瓶棕色液体放在原来的柜子里,并把柜子搬到大厅中,在上面贴上一个工整的字条:错误之柜。
这之后,李比希用“错误之柜”警惕自己,教育学生。虽然,没有及早地发现“溴”给他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但是,在这次粗心造成的疏忽的鞭策下,李比希后来凭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还是为化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忽略细节,让李比希与成功失之交臂;注重细节,却让福特成为汽车大亨。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以生产汽车而世界闻名。
然而,原来,福特只是一个人的名字。
一个叫福特的年轻人,到一家汽车公司去应聘。与他同时去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结束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便弯腰随手捡了起来准备送给董事长,但当他发现是一张渍纸时,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
他径直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
就这样,福特进了这家公司。
不久,这家公司在同行中崛起,名扬天下。
再后来,福特做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他把这家公司改名为福特公司,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点石成金: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常常要与成功失之交臂。而做事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会认真对待工作,能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