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年味儿”就是年的味道。改革开放40年,我比他稍年长。经历了从改革开放之初期、中期到现在的变化。年的味道我已尝了四十一年。从最开头的单薄无味儿到后来的稍有滋味,再到后来的淡薄寡味,到现在的浓浓滋味。年的味道,从改革开放当初的重衣食玩乐到现在的重感恩祈祷,这是一个回归。文化的回归,象征着物质上的丰裕之后,精神情感需求的增加,这是我们人类意识的提升和进化,因为灵魂的欢悦更依赖于内在提升。
小时候,八十年代中期,杀猪过年,添置新衣鞋,买几个火炮随手一扔“啪”的一声,心里乐开了花。九十年代中期,继续杀猪过年,衣服不再由村里淳朴裁缝量身定做,去到市场买更新潮款式,仰望着偶尔一户先富人家射向夜空的五彩礼花,心里想:我有钱也要买这个。进入21世纪后,独立成家了,杀猪过年的味道逐渐变少,很多人都去大城市建高楼大厦了,猪顾不大上了。拿着微薄工资,和媳妇合计合计,也可以买几十块钱的礼花尝鲜了!时间老人不紧不慢,来到了2010后,继摩托风靡一时之后,四个轮子的更安稳,汽车逐渐成了家里的重要财产。杀猪过年成了稀缺资源。穿的再时髦,吃的再香辣,也觉得少了什么味道。
每一个人都在思考,为啥少了年的味道呢?过年好啊过年好,过年穿的平日就穿了,过年吃的平日就吃了,那过年的意义在哪里去寻找?
人,毕竟是高于万物的灵长类。人,穿暖了,吃饱了,知道自己内心还空虚寂寞冷。于是,新的需求,新的渴盼出来了。渴望被陪伴,渴望被关心关注,渴望价值实现,渴望被尊崇……一切的渴望,都是在寻找光明和爱。光明和爱在哪里呢?走错了方向,那就是南辕北辙。
爱和光明,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自信里。优秀传统文化教导我们爱自己,有余力,才可以爱别人。爱好自己,才可能恩及他人。精神情感的需求只能自足,不能外求。因为孟老人家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话,适合任何实体的存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