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心情真可谓五味杂陈:心慌、心烦、心急。
尤其是昨晚,无缘故地对着未婚夫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独自坐公交回到家,吹着空调,仍旧觉得心烦意乱,又坐个公交去市区喝了杯冷饮,作完后打车回家。
人都说,越长大越烦恼;又有人说,当路走得艰难的时候,其实是在走上坡路。
总之,熬过去就好了。只是当时想找个人倾诉,尤其是母亲。
母亲虽然是小学毕业,从小就没有父母。但是她不似一般的农村妇女,可能很大部分原因是嫁给父亲后一直在外打拼,见过一些世面。
搜索关于母亲的记忆,最早的母亲长发及腰,但是突然有一天,为了追赶潮流她去剪了短发,还记得邻居阿姨对母亲说:“你老公一会回来,肯定认不出你了”。
母亲是个爱美的女人,她不会像传统的女人,为了家庭放弃自己。她会买布料,找人做连衣裙,会买口红、面霜,会为了上台领奖去买很富态的旗袍,会去拍艺术照。总之,她既能为家庭辛勤付出,同时也不忘经营自己。
小时候,我最爱干的时候,就是放学之后看母亲做饭。母亲是个爱吃的人,她会做很多家乡小吃,而且做得很地道,母亲曾经对我说过:“做吃的,我是不怕辛苦的。”
母亲的确是个会吃的人,西瓜皮拿来做菜,鸡鸭的内脏拿来做菜,甚至是鱼肠子也可以做成一道菜。直到现在,我仍旧偏爱动物的内脏。
父亲带着母亲在外做生意多年,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母亲,也许父亲有可能养不起这么多子女。父亲是个老实本分人,带着些许的懦弱,但是母亲却不是,她大胆,即使作为一个外地人,也不怕事。也许在父亲很多犹豫不决的时刻,是母亲替她做了决定。
从我记事起,父亲母亲就一直在做生意,母亲跟着父亲吃了不少苦,如果不是前几年母亲患病,也许他们还在外打拼着。
挣钱不容易,母亲不乱花钱,但是也不会因为钱太苛刻自己。她一直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心态:“兜里有一块钱,那就花完再说”。
在教育子女方面,母亲并没有下很大的功夫,也许是跟在身边言传身教的结果,我们几个子女都还算听话,善良、正直,懂礼貌。
上大学离开母亲身边,偶尔打一通电话,聊一聊烦恼,母亲说出来的话,很朴实,但就是给人一种什么都不是事的力量。就如现在,惶恐的我,很想听听母亲会给我说些什么。
在母亲病重的时候,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坚强,即使身体再不舒服,她也没有乱发过一次脾气,没有整天垂头丧气,甚至有时候会开开玩笑逗逗我们。即使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她也总共哭过一次。她请求叔叔,帮助爸爸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她让父亲跟着我生活,她把自己能想到的都交代好了。
即使这样,她临走前也没能闭上眼睛,毕竟有些事情她希望看到,但是没能看到。就这样,一个如此坚强、善良、通透、伟大的母亲走了,留给我们子女的是满满的回忆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