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黄金周,我随旅行团去了额济纳看胡杨,那也是我与沙漠的初次邂逅。
在路上
一部《英雄》使得额济纳这个边陲小镇一举成名,成为了赏胡杨的名胜之地。额济纳旗是阿拉善盟的三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端,它南邻宁夏,西接甘肃,北与蒙古国接壤,被荒漠环绕,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大城市甘肃酒泉,也有400公里左右的路程。
通常的旅行团会从银川出发,而我选择了呼和浩特的旅行社,比前者多出一倍的路程。我们先提前一天从呼市到包头,第二天黎明前出发,途径巴彦淖尔,横穿整个阿拉善盟,深夜才到达额济纳,真是一场漫长的征途。
好在我喜欢行走在路上的感觉,享受与窗外流动的好风景的不期而遇。大漠风情又是初见,自然新鲜得很。
起初窗外还是充满绿意的,尽管土地沙化严重,仅有薄薄一层草护住地面,总算是保住了生机。一排排茂盛的钻天杨昂首屹立在路旁,下部的叶子虽还是绿油油的,但上部已经泛黄,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黄绿渐变,昭示着秋意悄悄袭来。
路旁还时不时闪过一两个水泡子,在绿树黄沙掩映下蓝得逼人。
从前读诗的时候,发现古人是杨柳不分的,把柳皆称为“杨柳”。《本草纲目》中解释道:“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只见过大叶杨的我,一直不明白古人在纠结什么,直到看到了西北的钻天杨。
这里的杨叶纤细如眉,一根根向上挺立着,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若是将它们移载水边,等傲骨褪尽,岂不是与温柔的柳树一般模样?就连胡杨,在叶初生时,也是狭长的柳叶状呢。看来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啊。
驶过巴彦淖尔后,地面上的沙砾越来越多,将绿色的范围越挤越小,直至消失,茫茫沙地上只剩了粗砂砾石,和几簇干巴巴的草丛,这便到了戈壁。
戈壁(Gobi)一词出自于蒙古语,指地面被砂石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
进入戈壁后,路上的车辆渐少,天地也开始变得辽远荒凉。沙石间只有顽强的红柳和骆驼刺,一丛丛闪过,路旁偶尔冒出几只野骆驼,毛皮被沙尘染得更黄了。
苍天般的阿拉善
正午时分,我们就进入了阿拉善盟地界。我以为目的地不远了,谁料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阿拉善这个名字,据说是“贺兰山”的讹音,有首歌叫《苍天般的阿拉善》,表现出了它出乎想象的广袤。这里地广人稀,遍布着戈壁、沙漠、低山丘陵、湖泊滩地。特别是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其中,这让我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进入阿盟后,我们就真正踏入了沙漠地带。沙漠绝不是空洞乏味的,古人将它喻为瀚海,足见其壮丽雄奇。可惜我们没有深入沙漠腹地,只在边缘行进,因而看不到旖旎起伏的瀚海波涛和巍峨耸立的沙山,目之所及的只有荒芜的沙地,无边无界,无穷无尽。我们只能随着眼前这条笔直的道路,义无反顾地向前。
我的耳机里循环着许巍的《故乡》,胸中被某种悸动的情愫牵引着。
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
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
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
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
年少时我向往烟雨江南的灵秀,后来才发现北方广漠的大地更让我魂牵梦萦。水令人伤感哀怨,沙漠却能让人心胸开阔。想到茫茫瀚海中自己不过是一颗沙粒,小而微弱,那些愁情自然也被蒸发掉了。
每当靠近沙漠,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怀恋,仿佛很久以前,我的灵魂曾栖居于此,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我的祖先是否曾居住此处?我的前世可是西出阳关的戍边将士?往来于丝绸之路的番邦商人?或者是一头孤独的骆驼?一棵桀骜的胡杨?或者只是无意间飘洒在荒漠间的一滴雨?
在这无谓的遐想中,太阳缓缓地被地平线吞没,晚霞染红了天边,月亮从另一端悄悄升起。除了它渺远的光,和前方偶尔闪过的车灯,这广袤的荒野再没有任何光亮。激动人心的沙漠,在入夜后呈现出一种恐怖的死寂。
车上的人们醒了睡,睡了醒,眼巴巴望着窗外,目的地却始终遥不可及。
苍天般的阿拉善啊,辽阔得让人绝望。
达来呼布
额济纳旗的旗政府位于一个叫达来呼布的小镇,简称达镇,这里也是游客进出胡杨林的大本营。当晚十点多,我们在跋涉了十六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这里。
来之前听说达镇的条件极为艰苦,宾馆爆满,物价飞涨,我们都备足了干粮。到了这里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夸张。达镇是个有模有样的小县城,民风淳朴,物价也算合理。这里的蒙古人不似北方那边,有红彤彤的圆脸,而是肤色黝黑,有一些沙尘刻画下的沧桑。
马路上基本没有红绿灯,但车子都开得很慢,问路时当地人都会很热情。据说由于气候恶劣,这里的人上班时间很短,还有很多额外补贴。想必在没有游客涌来的日子里,这里也是个岁月静好的地方。
我们住在一户民居里,三间大屋陈设简单,干净整洁,水电齐全,只是没有网,应该算是当地的富人家了。这里夜不闭户,院子里有条看门狗,倒也让人安心。
由于国庆期间游客过多,小镇不堪重负,我们赶上了两晚停电。我已经很久没有关于停电的记忆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电是连接世界最重要的工具,是片刻也不可或缺的。无法充电,我只得将手机放下,世界骤然安静下来。我感到百无聊赖,却又涌起一种真实感。
洗漱后就早早歇下,躺着看月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住在胡同里的日子。那时电视节目很少,没有手机,也没有各式娱乐,人们听着鸡鸣起床,夜深了就早早歇息。炎热的夏夜不锁门,院子里能听到屋内的鼾声。这样宁静的夜,不知阔别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