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室友一边刷着淘宝一边感慨,“Lolita的这条裙子好漂亮,好想要,可是钱包不给力,要等到下个月,呜呜呜”。室友每个月生活费不低,还在学校任职,每月工资600元左右,可是她却是个月光。一月分两半,前面是富家女,后面是小乞儿。
室友这样的月光还算好的,有的人,这个月钱没了,下个月的钱也预支了。花呗里的欠账躺在手机里,父母的生活费却迟迟未到。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借钱消费,不得时时背负着欠债还钱的负担吗?还是他们觉得借了钱,下个月按时还是种自律?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双十一剁手,商场大减价等等,总有人觉得,钱不够。为什么钱总是不够呢?是钱太少了吗?要是有更多钱是不是就不会月光欠钱了。事实告诉我,不存在的。大二那年,我的课较少,周末和工作日晚上接了很多家教,赚了很多钱。钱多了,人也变了,疯狂地无脑消费。“你看,我这个月挣了很多钱,可以天天吃外卖;你看,我这个月挣了很多钱,可以剁手买买买;你看,我这个月挣了很多钱,可以换鞋换衣换手机”。就这么一个月的钱,我在脑子里把它重复用了无数次,结果就是,我这个月挣了很多钱,最后钱包比上月还瘪。
我询问过周围的小伙伴,大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有的人会清空购物车,里面有时还有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加进去的东西。有的人会囤东西,最后往往是麻烦了清洁工便宜了垃圾堆。总而言之,钱多了反而更糟了,花钱没有提高幸福感,却造成了一堆麻烦。
难道钱多是错的吗?不,很明显,有的人钱多了,却变得更好了。拿赚到的钱去旅游、去学习技能,这都是很棒的。换句话说,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消费习惯的问题。如果拿个App或者小本本记录自己每月花的钱,恐怕很多人都会很惊讶,为什么竟然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其实,有这样的感慨也算不错,毕竟踏踏实实地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记录支出。接下来,就是分析必须消费和非必须消费,每月衣食住行的钱得备下,其他的非必须消费能去掉就去。当然,多数人不受过胡乱消费月光加欠钱的罪是不会改变行为的。深夜淘宝照刷、口红照买,没钱那是月末的事。
不过,非必须消费也不是非去不可,比如你想买一条漂亮的裙子,为什么不把这条裙子作为小目标,自己连续早起一个月或者跑步一周就奖励自己收了它呢!花钱要花得值,虽然仍然是不必要的消费,但是含义已经大大不同,你买的是自律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非必要消费一方面是你管不住手,另一方面是商家在玩小手段。双十一的时候,常常有限时或者限量促销,拿着手机一秒一秒等开抢的心情好比百米冲刺,心咚咚跳,就等着一声令下拼手速。网要好,手要快,便宜的东西这么多,不抢白不抢。可是,大家抢到东西的时候多吗?反正我是不怎么抢得到。而且,这些“便宜”的东西真的便宜吗?力哥就曾经说过,双十一店家是把商品先提价再降价,让顾客感觉好便宜好便宜,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
另一方面,有的店会利用对比效应让你剁手。同一类商品比如说被子,假设被子A卖价300,被子B比它大,价格却只高10元。当你需要的是被子A时,会不会最后买的是被子B?而实际上,店家要卖的也就是被子B,被子A不过一个衬托它的小配角。
还有的实体店,门前挂一个牌子,最低打2折,进去一逛发现几乎都是昂贵的衣服,真正2折的要么是质量差,要么是式样土。你能说店家骗人吗?人家确实最低2折了。
总而言之,商店的目的是使出千方百计引诱你消费,但上不上钩可就是你的事了。只要你意志坚定,那么不论淘宝店铺这些小妖精如何迷人,你可爱的小钱包仍然是坚挺的!反正我是吃过很多次亏才学乖,剁手流了满地的血,才唤回一丢丢理智。希望大家能管住大脑管住手,卸载淘宝就别想了,没有理智之前,无论卸掉多少次,都会+1次重装。最后,祝大家早日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