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张雨绮是把“刚”这个人设坐实到底了!
在被爆出与前夫共同出入酒店的新闻后,绮姐完全没有给大众揣测的机会,直接出来官宣:一个单身女人是可以接受全世界男人的追求的,包括她的前夫。
一时间,张雨绮的微博又一次沸腾,支持者有之:
谩骂者有之:
对于张雨绮对待婚姻的态度,我们不予置评,说视婚姻为儿戏不懂得尊重也好,说小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也好,毕竟爱情是人家的爱情,婚姻也是人家的婚姻。
我思考的是,现在这个圆滑而周到的社会,张雨绮,凭什么“刚”到了全民沸腾?
一. 流言的力量
看过那部经典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吗?
战争期间,西西里的一个普通小镇,生活着一个美丽不可方物的女人:玛莲娜,和一群看似善良的居民。
玛莲娜惊人的美丽,就如法庭上律师所说的:“她有什么罪过?她唯一的罪过就是太美丽。”
女人们妒忌她的容貌,于是自我暗示美丽的女子在道德方面必然存在缺陷;
男人们的占有欲无从宣泄,于是幻想美丽的女子生活淫乱而得到满足。
人们说:要有上帝,于是就有了上帝。
人们说:要有荡妇,于是就有了荡妇。
人们开始歇斯底里的狂欢,没有人需要证明玛莲娜是错的,却恨不得把她扒光了揉碎了,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个荒诞的小镇,也是我们如今所处的社会。
我们是孤独的,我们是弱小的,我们因此恐惧和焦虑,于是聪明的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消除恐惧和焦虑的方法 —— 制造标签。
这个标签可以是国家、民族、主义、道德、信仰,也可以是偏好、语言和行为方式,标签的本质就是为了区别敌我。
当我们变成了众多的、强大的,我们由于得不到、做不成而产生的敌意就可以得到释放。而事实上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并不重要。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对立面,可以投射因恐惧和焦虑所产生的敌意。
唯一不重要的,就是真相。
二. 你被贴过标签吗?
你被贴过标签吗?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坚持自我,等待爱情,你被贴上了“剩女”的标签;
在婚姻生活里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你被贴上了“不安分守己”的标签;
在职场努力打拼,争取机会,紧跟领导,想要出人头地,你被贴上了“阿谀奉承”的标签;
在朋友圈晒出了新买的名牌背包和手表,你被贴上了“拜金”的标签;
……
我们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你简单,有人说你无知;你活泼,有人说你疯癫;你沉默,有人说你清高;你善言,有人说你浮夸。
人们在贴标签时毫不在意、理所当然,只是想找到自己情绪的出口,而我们自己,却容易在标签下,迷失自我。
《延禧攻略》收官很久,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众人眼中温婉善良的富察皇后,在生命的最后,终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她说:“如今随波逐流容易,独善其身却难。多年来我只是为人称道的皇后,却不是最好的自己。”
这个社会多数的标签并非善意,比如俞某的“女性祸国”论,刘某的“邓文迪”感言。
而张雨绮之所以受到众人的追捧,不是因为她对于婚姻和爱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而是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在我们一次又一次打磨了自身的棱角来融入大众,一次又一次在旁人的质疑中,卑微的躲起来,改变自己,迎合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的时候,她活出了我们想要的模样。
就像电影《丑女也有春天》说的:不管你被贴上什么标签,只有你才能定义你自己。
三. 接纳自己的全部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个弱点,就是人性中最大的自卑。
小梦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进入了金融行业工作。
因为长相和身材姣好,学历又高,很快被委以重任,领导让她负责集团业务。
该公司领导对于与客户打交道的员工,要求很多,比如漂亮、口才好、会喝酒、能够与客户打成一片。
偏偏小梦是一个性格内向,不爱喝酒应酬又没有太多雄心壮志的姑娘,她本想进入公司后台部门工作,奈何朋友和同事都告诉她,这是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最有发展前途,于是她犹犹豫豫的接受了。
一开始,她努力在改变自己,融入同事的圈子,迎合领导的需求,但是慢慢地,她变得消极了,对工作也产生了抗拒心理,压力大、失眠、焦虑,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内心做斗争。
这些情绪的变化也在工作中慢慢体现出来,工作效率的低下、频繁出错,让领导逐渐产生不满。
在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之后,小梦终于鼓起勇气,向领导坦诚了自己的心声和本应擅长的领域,领导欣然接受,把小梦调入了后台部门。
此刻,在面对同事的质疑和不理解的目光时,小梦已经能够做到坦然一笑了,她学会了接纳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乔布斯说过:“不要让别人的议论淹没你内心的声音,你的想法,和你的直觉,因为它们已经知道你的梦想,别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不经过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轻视你,没有人有权利对你想要的生活指指点点,我们无法预测别人眼里的成功是不是正确。
在尘世的喧闹中停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生活的全部真相。
四. 丢掉那份恐惧
丹妮·夏彼洛在她《Still Writing 》一书中谈到的:
我常常想起自己被问及是不是还在写书,而不是找份稳定的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
发问的人或是相识、陌生,或是我的粉丝、读者······我问过周围的人,发现每一位我认识的作家或艺术家都遇到过类似的提问。
没有哪一位投身创作的人可以逃此厄运。
因为害怕遭受指指点点,很多人放弃了放手一搏的机会。
我想,不必对那些议论我的人解释什么,不必说服他们我做的事多么重要、多么有价值、多么意义非凡。
相反,我要丢掉这种恐惧,不应惧怕遭受议论。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证明自己是父母的骄傲、儿女的榜样,到最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道伪命题,当你真正成为了自己,又何须证明?
没胸的人,才会用力挤沟;缺爱的人,才会炫耀情感;弱小的人,喜欢争辩是非;强大的人,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你若不努力成为真实的自己,那么,最终你将会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应付那个你不想成为的自己。
五. “刚”给这个世界
我们都曾经软弱,期盼外界的认可,期盼他人给予力量,让自己站起来。
可故事到了最后,我们也终于看清,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其哭着对这个世界说抱歉,不如笑着拥抱自己。
做自己的盖世英雄,你才抵得过世间的千军万马。
正如作家余华所说: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