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苍老,母亲也越来越怀旧,我也会随母亲的思绪开始喜欢追忆。
儿时的味道是山花飘香,野果滿齿盈口的味道。时光匆匆,多少亲力亲为的往事都已化作一缕烟云,随风而逝,了无痕迹。唯有儿时的味道令我魂牵梦萦,挥之不去,历久弥新,恍如昨日。
早些日子回老家看望母亲,午后,开车带着母亲回到阔别30多年前住过的小院,这也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
厂区周围面貌已改变,只有走近家属区才能看到童年时的影子还在。小桥下已没有流动的水,枯草一片,而目光可以触到它从不荒芜的年华。 曾经住过的小平房,厂子弟学校,大部分都大门紧锁,许多墙瓦已被风化,摇摇欲坠。
我悄悄走近熟悉的篱笆房梁外, 这是我长大的地方,恍惚的岁月里,想起我穿梭于家与院子之间,仿佛听妈妈喊我的乳名,我曾在这里读书,长大……
那一辈的父母,是我见到过的最勤劳善良的父母。为了改善儿女的伙食,儿时住过的篱笆小院,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菜园,种滿了各种青菜,鲜花。叽喳成群的鸡鸭和屎粪伴随着妈妈那简单可口的饭菜和儿时的读书声……父母用勤劳的双手把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朴实而温暖。如今院子虽面貌有些改变,看不到太多从前温馨的样子 ,欣慰的是如今的小院没被孤单,依旧还住着我儿时的伙伴。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还在,而我已经远走他乡。蛰伏的情感,堆积心头,顺着春天万物苏醒叶间的脉络,厚重而热情地绽放。年幼时的剁痕依稀还在,不知这片土地可还埋怨那群不懂事的孩子。 看到摇曳的老屋,触摸冰凉的墙,檐角的蛛网,菜园里一条残留的丝瓜藤,紧紧地攀爬在屋后的矮墙上,不肯松手。
院子内的狗窝还在,只是狗却不知去向。我生怕打搅了此刻的宁静,悄悄离开。 此刻的画面情景,让我想起了那首《童年》的歌谣尽是如此应景。
六七十年代能进国营铁饭碗是父母那代人的骄傲。这样每户就可以每月按时去粮站领取公家分配给他们全家的大米和白面了。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大米、白面、白糖、猪肉都是统一用粮票按人口到规定的地方计划购买。虽然我们的童年不如现在的孩子拥有大型游乐场,各种高科技玩具,公仔,每年寒暑假,父母还能陪着孩子游山观水。而我们的童年却是一条五彩缤纷的世界。像溪水一朵朵美好的浪花,那趣事,乐事,苦事,傻事应有尽有。即使躺在草地上啃着胡萝卜数着星星的日子一样无忧无虑幸福快乐。
随着新时代的崛起,铁饭碗也随之光荣落幕。父母原来工作过的企业破产后,年轻人为了生存都已经搬出了这个僻静破旧的家属区,留下稀稀拉拉大约还有三十几户人家,大致是白发苍苍孕育着我们已长大成人的爹妈。
午后的阳光下,母亲与还健在的老人们寒暄不停。忽而讲到情深处热泪满面,忽而讲到曾经的趣事开怀大笑。在他们淡淡笑容里,
从他们滿脸皱纹里,我依然能找回记忆里岁月的沧桑。我大致读懂,他们感叹岁月不饶人,年过不惑,随时直奔天命,见一面少一面。
如今,我也不再年少,别离30多年沧桑之后,不再年轻模样的老人们却还能再次认得我,喊出我的乳名。
儿时的记忆弥足珍贵,时儿时的味道永世难忘。可惜时光不能倒转,童年不再回来,我怀念河溪处处,水色四季的年代。我怀念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
怀念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拂面的春风。点点滴滴,在我记忆里像一艘船, 装满了糖果,装满了欢笑,装满了五彩斑斓的梦,有淡淡的甜蜜, 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因为这里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和活生生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