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金立手机正式被法院宣布破产。这家风光一时的国内手机品牌,生存不过几年,就走向了发展的终点。曾经刘德华口中“金品质,立天下”的美好愿景,最后没能实现。为国产品牌抱憾的同时,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国人面前,“创新”才是手机厂商安身立命之本,在智能时代这个巨人后面奔跑,谁掉队,谁淘汰,固步自封,死得更快。
金立可谓是功能手机中的大哥大,但在华为被世界各国联合围剿、高通与苹果的官司愈演愈烈的事实对比下,同样是霉运,后面两家霉的让人艳羡,金立却霉的让人可怜,前者更像是高调炫技,后者则是彻底颓败。何也?
一因为核心技术要创新,看看华为,有自己研发的芯片,所以不用受制于国外大厂商。再看中兴,由于零部件、软件和技术太依赖美国,所以一言不合就被封杀。对于核心技术欠缺的企业,如果不在手机原件技术上取得突破,不在增强技术硬实力上下功夫,很难走的长远。金立也一样。
二因为用户需求要创新。这里不得不提到高大上的我国供给侧改革措施。对商家而言,供给侧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用户要什么,商家提供什么。可以说,不以用户为需求的生产都是愣头青!比如用户就喜欢用手机听音乐,那你就得投其所好,把手机同时制作成CD机,否则就是自嗨式生产。你不让用户体验良好,用户就让你死翘翘。
三因为审美要创新。手机的外观设计是吸粉的有力工具,颜值高的追随者自然多。拿屏幕来说,人家早就齐刘海儿了,你还是小黑屏,人家变脸全屏幕了,你还留着美人尖。工业设计不创新,单在外壳模仿上一窝蜂随大流,难逃被出局的命运。
金立之死,可以说为许多无脑式生产的厂商提前敲响了丧钟。企业缺乏创新驱动,就永远是个零件搬运工。
这也为企业管理者提出了高要求,过去带领着企业工作,现在要企业成为工匠。前者重在动手,后者重在用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用心于细微之处追求创新,方可在竞争之中傲视群雄。
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还在于资源的运用和安排上。财力物力聚焦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是王道。倘若决策错误,企业家底盈实的还好,这多那少点,大不过伤点元气,调整路线方向,重新起航。如果基础薄弱,那企业肯定是伤不起的,要么惨淡经营,要么杀身成仁。
其实,作为企业的掌舵者,管理者的终极难题,在于其自身。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战略眼光,转型思维模式,才能带领企业突出重围,逐鹿国内市场,远征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