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似乎只是我的梦幻,种种原因并未成行,有幸参加“放飞青春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留给我的或许是终生的感动。说实话,大大小小的城市去过不少,而苏州,却让我深深爱上了你。你的古朴,你的现代,你的浪漫,你的多情,使我陶醉,令我神往。当然,更因为苏州十中。
在这里,我遇见了很多令我难忘的人。 我遇见了几位诗人。一位是在“最中国”的学校里的一位诗人校长——柳袁照,他魁梧的身影,和善的气质,如同校园中高大而茂盛的树,伟岸,质朴。他清新的诗,更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看着校园中醒目的“长达园”、“实事求是”等石刻,还有“真水无香”、“质朴大气”、“倾听天籁”等匾额,自然也触发了我对历任校长和校友的敬意,王谢长达,三先生,蔡元培,杨绛、竺可桢……这些熟悉的名字,原来和苏州十中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真的像三先生说的那样:他们是“嫁给振华”了!那我们呢,有机会来这里,是不是也是这里的亲戚?既然是亲戚,是不是也应像他们那样潜心教育,像他们那样为文、为人,像他们那样懂得传承和创新!还有几位诗人:高鼻梁的小海,拄着拐杖的车前子,衣着朴素的《星星》诗刊的女主编。曾经,我读着他们的诗,做着青春的梦,没想到今天能一睹他们的尊容,聆听他们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在如歌如画的礼堂中,在热情洋溢的交流中,又一次燃起的是我们青春的梦。
我也遇见了值得尊敬的几位领导,个个仪表堂堂,举止文雅,了了几言,或款款数语,皆引人遐想,催人奋进。尤其喜欢中国教育报的领导那特有的朗诵方式,跟着他,吟诵着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的是惬意极了!
我还遇见了华东师大的几位教授,渊博的知识,独特的见解,令人仰慕。
自然也遇见许多热爱诗歌的同行、学子。清华附中那位男老师极富感染力的声音震动了全场。羡慕他的学识,嫉妒他的音质,一个语文教师能有如此的魅力,学生焉有不喜欢诗歌不喜欢语文的道理!还有青岛女孩那欢快活泼的朗诵——《一个人的旅行》,定格在我脑海里的除了那天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背包,两个羊角小辫,泛着笑意的脸,还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充满诗意的生活画面,而那制作精美极富创意的幻灯片,更给人全新的感受。当然,最令我感动的是残疾男孩刘大铭,17岁的妙龄,却经历九次骨折,十一次大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诗歌给了他力量,或者说是热爱使他喜欢诗歌,热爱生命。病残的身躯,不屈的意志,这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在这里,我还目睹了园林的美景。
苏东坡说“游苏州不游虎丘不成游”,接待我们的苏老师说“游苏州看看十中足矣”,的确如此!去过拙政园,虎丘,再比比十中,原来风格大致相似。亭台轩榭、假山池沼、绿树红花、游鱼嫩草,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即使是角落,也自成一景,各具特色,而这种美,不彰显,不突兀,漫步其中,似乎山穷水尽,却也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如果穿越时空,你禁不住赞叹:苏州十中,它的美不仅仅在于园林建筑,更在于百年历史,在于校园文化,在于诗意盎然!怪不得江南多才子,十中出名人,是这里的水土、这里的历史、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自然,这里的人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有才之人。置身如此美丽的校园美景中,有谁能不为之心动呢!
在这里,我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什么不能多一些诗歌朗诵,少一些枯燥讲解;多一些文学创作,少一些应考模式;多一些个性张扬,少一些限制和束缚?没有什么比热爱更为重要,以人为本,创设诗意的环境,诗意的课堂,岂不就是诗意地生活!
苏州之行,不曾平息的激动和挥之不去的印象,让我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爱在金秋,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静,因为古朴与现代的不同,因为园林艺术的胜景,也因为苏州十中校园诗会的见闻,更因为那些值得我敬爱和怀想的人!
(此文曾在苏州十中网站“校长推荐” 栏目登载,校长并诗人:柳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