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人生却忘记了怎么幸福
我隔壁家邻居的孩子——小许,从小到大都特别优秀,在家是邻居们常年挂在嘴边的好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们竖起大拇哥的尖子生,在外面是小伙伴眼里羡慕不已的榜样,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考学之路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过太大的磨难。
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外资企业,年薪百万,可谓是同龄人中的翘楚,人生的赢家。
前段时间小许请了年假专程回家陪伴父母,恰好我也返程山西,于是我俩找个时间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最近的近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小许和我说他这一路走来都觉得很疲惫,那些外人看来羡慕不已的荣誉和幸福感,在起初还会有些荣耀感伴身,但是到后来似乎就有些麻木无感了,他现在的生活可以说衣食无忧,生活品质上乘。
可是作为一个人来说,面对目前已经收获的这些名利,却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了,甚至于忘记幸福是一种什么感觉了。
从小到大,自己似乎已经把做到最好当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习惯,凡事都要争上游,但是争到了上游,又有种高处不胜寒,高处特孤独的感觉,以至于时常起念“我的幸福是什么”的困惑。
是啊,小许的困惑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疲于奔命的人的困惑呢,旁人看到你的成就就认为你很幸福,你却看到旁人的闲暇自在反而比你更幸福。
很多人认为我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它,就一定会幸福。
为此,在拼搏的过程中,人们会时常幻想自己达成目标后所能享受到的各种名和利,进而给自己的努力又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可是达到目标后,幸福感的指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指数型下滑的趋势,直至最终变成零。
究竟什么是幸福,难道必须要强迫自己不停地让人生处在从欲望到满足再到欲望再到满足的循环过程中才能不断实现让自己幸福的愿望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一味奔跑本没有错,但也该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看自己身后已经拥有了的,也许那里有我们要找的幸福。
幸福不是绝对值,而是个相对值
什么是幸福?
看看那些身体残疾行动受限的人们,他们是多么渴望想要和一个正常人一样去做那些我们能做而他们做不到的那些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事情,即便是一个正常人极其普通的动作,走出大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捧起一本书看看上面的文字,听听这世界有趣的声音,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奢望,而我们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又怎么能说不幸福呢。
再看看那些因为意外而失去亲人的人们,面对亲人的离开,他们在承受这一沉重打击后,回到家又何尝不是守着一个空荡荡的房间,怀念着那些亲人在世时家里的热闹景象,此一时彼一时,物是人非的悲凉,独自承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不幸和无助,而我们的家庭团圆,家人健康,对我们来说,又怎么能说不是一种幸福呢。
还有那些屡试不第、姻缘不济、家道中落等等的人们,哪个不是正在承受着命运多磨难带给他们的不幸,而相对于生活境遇还没有那么糟的我们来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幸福呢?
幸福一直都在,只是我没有察觉
演员范伟有句粗糙但是精辟的台词,“啥是幸福?我们俩去上厕所,厕所里有俩坑,你占住了,我没占住,你就比我幸福”。
这不正是幸福的真正含义吗?
经历过最坏的,才能体会最好的,这最好的也许就是最普通最平淡最平凡的。
佛教理论中有两个执念“得不到”和“怕失去”。
人们只是奢望未曾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便认为自己幸福了,可是得到之后的新鲜感能够维持多久呢?
时间一长,喜新厌旧欲求不满的念头又会重新浮现,即便已经得到了的也终究会变成明日黄花不得宠,但是一旦失去,便会无限怀念得到时的那种幸福感,突然才明白,幸福它一直都在,只是离去时我才意识到。
人生平淡无常时,生活的一成不变会让人百无聊赖胡思乱想,感叹幸福在哪里,为何不眷顾。
当遇到变故,这种平淡的状态又会被打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时,才能体会到平淡生活相对于终日奔波苦的生活时,竟也是一种难得的久违的幸福。
所以,幸福是个相对论。
身体健康的人相对于饱受病痛折磨人而言是幸福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相对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人而言是幸福的。
能吃饱肚子的人相对于饥肠辘辘朝不保夕的人而言是幸福的。
体会幸福是一种境界,超脱欲壑难填的人性弱点,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当前,细细感受这来之不易的所有,才能做一个幸福的人。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没有抄袭没有矫情,我的文章里有的只是自己三十多年来对这人生的感悟和执念,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时常思考一下生活,思辨一下人生,敬请持续关注我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