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话:
喝茶,以及朋友和生活
还是从茶说起。某日午后,冲一泡高黎贡山熟茶,来自正沅茶业公司的“云子四季”系列,2015年春茶,汤色玫红透亮,一只普通的玻璃龙胆公道杯因茶汤而让人觉得美艳且神奇,连我这等迟钝朽木都禁不住在心里称赞。行文至此,忍不住清洗杯盏,寻出那饼高黎贡山熟茶,烧水简易冲泡——洗茶一道并烫过茶杯,还是之前那只透明的玻璃龙胆公道杯,第二道茶汤华丽地盛在里面,迎着光线端详,如手里摘到一片红玫瑰的花瓣,氤氲茶汽凝于公道杯沿壁,凝作隐约起伏的远山晨影,端坐于深青色的陶瓷茶盘之上的还有一只汝窑茶盏,莲叶口,是京伟自家乡带回来的,淡青色,有经典纹裂,倒一杯茶三口品之,味道清淡无奇,喉咙有发干之感,香气若隐若现。第三道冲泡,五秒后出汤,热香浓郁,色泽更艳,润滑有加,回甜自喉间泛起,化开之前的干涩,含一满口屏息凝神,竟然感觉比之前品鉴时内容丰富了许多……第四道热汤,入口即甜,热香细品如中药,胸腔后背发热,但整体来说甜味、香气、润度消退得较快,诸般滋味不能同时兼容持久回味,内容也就显得单薄了——距上次品鉴尚不足一个月,原来只是惊艳于此款茶的色泽,不想如今诸般滋味也都多了厚度,普洱茶有随岁月自然转化之神功,但如此短的时间有此变化不可谓不神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喝着这款茶,我就想起这个成语故事。此语出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其中有《孙权劝学》一文,吕蒙听从孙权规劝读书,鲁肃再见并论议后感到诧异,吕蒙便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当然,关键在于吕蒙是“士”。倘若不是“士”,即使三年五年哪怕是十年,他依然故我不听劝不读书不学习,恐怕也没有什么改变。对茶来说,品质纯良的好茶在人工淬炼之后,再经岁月转化,必然会逐渐褪去附着于表面的青涩苦底,把汲取于大自然的精华奉献到人间。若不是好茶,即使藏存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也不过是一坨粗制滥造的草木而已,甚至还要危害人间。所以说,茶和人一样,自身的禀赋是根本,朋友之间交往也是如此道理——秉性德行是交往交流的基础,共同历经人间烟火和岁月淬炼依然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正知音知己,是一辈子的朋友。
言归正传。之所以提到这款高黎贡山熟茶,我本是想说一段与之相关的茶事。上次品尝这款茶并未品出如此醇厚滋味,除了汤色惊艳之外,觉得其余味道都是清淡无奇的。那日突发奇想,按照一比一的投茶量在这款熟茶里加入了2016年的百花树寨生茶,冲泡出来的汤色便多了黄绿色,味道也更倾向于生茶。咂摸品思,倒也是另有一番趣味,马上发信息和朋友分享心得。据说,一些规模较大的茶厂,为了追求产量,多是拼配生产,古树茶掺进生态茶,生态茶混入小树茶,而熟茶制作更是如此——哪里有那么多的古树茶以及完全符合标准的有机生态茶?!所以,我向来也是只寻纯料普洱生茶,不屑于拼配型普洱茶——由茶到人,同样是不喜欢那些阴奉阳违心口不一的人。如今想来,拼配并不是不好,要看你怎么拼怎么配——普宗号李晓琳就曾直言她制作的“娜姆1号”就是拼配茶,选料和制作都是她亲自完成的,自然选什么料按照什么配比就是她的秘密了,按照她的性格,用料必全是景迈山古树茶,只是在时间选择、配比方案及制作工艺上用足了功夫;昌宁红的田老师莫老师在聚力于把昌宁红茶推向国际市场之余,也时常在琢磨如何实现普洱茶的工业化生产,曾经试喝过他们用景迈、昔归和昌宁本地古树茶拼配的一款茶,景迈山的香气昔归的汤色虽然不曾完全融合但也甚是有趣。不仅想起医学专家赵教授,曾坐在一起喝茶,他不管什么古树红茶或者生熟普洱,甚至都可以悉数冲泡在一起,端详一下浓汤满满的大号公道杯,各自倒上一杯,然后说:“茶多酚维生素都足够,各自喝吧!”他有自己对饮茶的见解,是完全把茶当做一种饮品的,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在潇洒于世。
所以说,喝茶或者品茶,你可以探究文化,也可以展示技艺,各取所需,欢喜即好。至于对纯料和拼配,纯料不可能来自单株,拼配也并不是不好,只是要科学拼配——个人认为,最好是同茶区的茶进行拼配,利于味道融合出新而不致于出现怪异味道及违和口感,关键是道德拼配——切不要把劣茶拼配入良茶去冒充好茶——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小聪明或许一时得意,却往往难以长久。
近期随朋友又品尝了多种普洱茶,几乎覆盖了云南境内的各大茶区。涛哥分享了几款普洱茶区名不见经传的山头茶各有滋味,其中一款初尝清淡,却越来越甜,香气也渐次分明,冲泡三十余道意犹未尽;自饶氏之邦寻到一饼2007年的“邦丙”熟茶,甜香糯滑润,心底直喊美妙,迫不及待分享给多个朋友,这一饼熟茶让我开始对熟茶产生了浓厚兴趣;十一月底去西双版纳,闲余时间在勐腊县品味莽枝单株,在磨憨口岸邂逅易武系列,在景洪得以感受陈升号的老班章……途中修路,自景洪到勐腊需四个小时左右,限于时间关系,不曾去拜访当地的知名茶山。在景洪带我品茶的兄长是勐海人,茶龄二十余年,许多茶农卖茶都要经他品鉴、引荐、定价,他认为有机生态茶甚至后来由人工培育的小树茶都是可以喝的,无非茶气长短内容厚薄而喝茶人也是各有所好的,茶之品质主要看产地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要注意生长环境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倘若科学追溯,除了农药残留还要看重金属含量——这个观点和我相同,也符合陈甫铭带我喝茶时的规劝——“喝茶本是修身养性的良方,若你去喝洒了农药的台地茶,倒不如不喝。”
云南境内各个山头的普洱茶逐次喝过,各个年份的茶也一一品尝,我却越来越说不出对普洱茶更多溢美之词——不是因为觉得茶不好,而是因为有太多好茶!即使是好茶,水质不同,以及一起喝茶的人不同,也难免会喝出不同的味道。所以,好茶最好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和朋友们分享好茶的人生,是美好的人生。
这一生,有幸来到春城,并遇到普洱茶。
这一生,只希望可以品到自己最爱的那一款茶,也希望可以遇到更多可以相伴一生的朋友。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