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方法
一:关于计算时辰的方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计算时间
1、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
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
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
9时至11时为“巳时”
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
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
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
9时至11时为“亥时”
2、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3、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一:天干地支相关介绍
1、天干地支简介: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2、古今对应: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天干: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天干地支计年月日时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