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逃离”的影片,当我们的生活一团糟或不如意时,每个人都需要逃离。
主人公吉伯特最后一把火烧掉了那座陈旧腐朽的老房子,无所顾忌地告别了那令他几乎窒息的混乱不堪的生活,跳上贝琪的拖车,开始走向新生活,寻找另一片不一样的天空。看完,我的心里暖暖的。但我清楚:在电影中,现实生活只是背景;在生活中,电影只是艺术。撇开美国的大环境和吉伯特的胖妈妈,带着一个智障的弟弟,在钢铁一般的现实面前,吉伯特真的能逃离?那个不懂事、只知道打扮自己的小妹妹怎么办?
现实生活只承认柴米油盐。我想起了自己的“逃离”。我的老家位于秦岭腹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父辈将外面的世界统称为“山外”,可见其闭塞程度。在我的老家,不管是正式单位的职工,还是无业 的青壮年,都把走出大山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呆在落后家乡,根本看不到希望。于是,我走出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走出了我小时候守望的那片高远的天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陕北小镇。记得初到单位的某个下午,面对荒凉的环境和陌生的一切,我一个人坐在房子门口,仰望着那片秋高气爽、蓝得深不见底的天空,几乎流下了悲伤的泪水。不一样的天空,要面对的却是无边的孤独与难适应的环境。上辈人经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刚来的几年里,在离开和留下之间,我不知道犹豫徘徊了多少次,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勇气,我还是留了下来。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白云苍狗,单位如同一个小小的驿站,进进出出的同事,不知道换了多少批次,但我却如同一只井底之蛙,一如既往地留守单位,守望着小镇的一片天空。如今,要逃离这口“井”,变得越来越难。不敢想象,如果当初自己就选择逃离,现在将会是何种境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我就如同被厚重螺丝拧紧的小木板,没法挪动哪怕一丁点的距离。体制早已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如同《不一样的天空》里的吉伯特,没有一丁点的自我,光是责任,就足以负重。哪有逃离的余地?电影用来励志和暖心,挺好;但要是以为逃离就那么容易,那未免就太天真了。
守着一样的天空,可能就是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