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著名战争——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在这场战争中,赵国被秦国打败,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为什么赵国会如此惨败呢?这就得从赵军的指挥官赵括说起了。
赵括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赵奢为赵国屡建战功。赵括自幼受父亲影响,喜欢看兵书,谈起用兵之道时更是滔滔不绝,和父亲辩论起兵法,甚至可以让他的父亲无言以对。
渐渐地,赵括在赵国名气高涨,人们都说将门出虎子,而他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天下无敌,但是他的父亲却认为赵括对军事是夸夸其谈,名不副实。赵奢临终前对赵括的母亲说:“儿子只懂兵书,没有实战经验,如果他为国家带兵打仗,赵国必败”。
公元前262年,秦国对赵国发动战争,赵国先派出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迎战。廉颇针对战况制定了防御性的军事战略,赵军收缩防御,在长平关坚守城池,保存实力以求拖垮远道而来的秦军。果然,秦军久攻赵军不下,粮草消耗殆尽,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秦军看出,要想击败赵军,必须迫使赵国换掉廉颇。秦军听说赵括这个人虽熟读兵书,但从未经历战场,只懂得纸上谈兵,如果赵括来接替廉颇,赵军必败。于是,秦军派遣间谍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老了,不堪一击,秦军现在最怕的就是赵国大将赵括”,而此时,赵王也对廉颇不能尽早结束战争心有不满,他听信流言,不听劝阻,把廉颇免职,委任赵括为大将军。
赵括就任后,更改了廉颇制定的作战方略,改防守为进攻,并且临阵换将,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犯了兵家大忌。赵括按照兵书上的方法,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主动出击,秦军抓住机会,佯装败走,边打边撤引诱赵军孤军深入。
赵括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胜利在望。哪想到秦军半路伏兵,对赵军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将赵军一分为二,首尾不能相顾,接着秦军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短缺,军心开始涣散。
赵括指挥赵军猛烈突围都以失败告终,而他所熟悉的那些军事理论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也全部失效,最终他也死在秦军的乱箭之下,而赵军其余的兵将被秦军赶入长平关的一个峡谷中,都被杀害,四十万的赵军就这样全军覆没。
后人把赵括说起打仗来头头是道、真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归纳成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不能空谈理论,更要想办法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