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我加入了小鸦姐发起的孩子自生长群。刚看到这个社群的名字的时候,还挺好奇的,为什么不叫成长,而叫自生长?现在不都流行说成长吗?进入社群后,我慢慢了解到这个名字备好的深意。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太喜欢横加干涉了。以至于,孩子的成长,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改变方向,甚至受阻。孩子们,是独立的生命,他们有自我意识,有感情有思想,虽然年纪小,可也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孩子们是完全可以自己生长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只是把这个世界指给他们看,站在他们的角度引导他们,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与孩子一起成长,心态的改变最重要
加入社群之前,我在亲子关系上有些问题,观念上也常常摇摆。比如我的女儿沃沃常常有畏难情绪,出门旅行的时候没有规矩和界限感,不太懂得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占有欲也很强。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我造成的。可那时的我,眼睛里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稍有不满就批评、贴标签、甚至大吼孩子。看似严厉的管教,没有丝毫效果。另外的问题是,我总是把孩子晚上的时间安排的很满,事情一件接一件,结果是孩子也很排斥,我也很累。
在和群里的小伙伴们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心态应该转变。孩子的成长主导者应该是她自己。孩子的天性爱玩,这是很正常的事,如何通过爱玩的天性引导出兴趣,再从兴趣出发,让孩子开始喜欢其他方面的学习。此外,对孩子的日程安排的很慢,也是由于我对她的信任不够,自己没有安全感,不愿放手。
相信孩子可以自生长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开始慢慢让孩子加入到每晚的陪伴事情中。比如,我和她共同讨论这周要做的事情:弹钢琴、跳舞蹈、听故事、做数学游戏书等等,让她自己安排每件事情的时间。对她不喜欢做的事,比如弹钢琴,认真和她讨论原因及日后是否要坚持下去。同样,她喜欢做的事,比如听故事、跳舞蹈、玩过家家、玩黏土等,也一样合理安排时间。让她意识到,她可以自己选择。
这样做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有时她犯懒,不愿意做某件事时,我会提醒她,这个是你今天选择的哦,时间表在那里。如果你今天不想做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事和其他事换换顺序,把它往后排排。看你想先做还是后做。通常她还是会选择做下去,而不是换顺序。并且她也会很配合。
从兴趣出发,让孩子主动学习
一次在群里,我分享了沃沃长大后的愿望。她想做一个讲故事的人。我知道她很喜欢听故事,这就应该算是她的兴趣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抓住并利用的机会,在小鸦姐的启发下,我帮助她开通了喜马拉雅的账号,请她在里面讲故事。她开始多少有点为难情绪,可第一个故事非常成功,我们有了首胜体验,她的畏难情绪就渐渐减弱了。我把她的故事分享到群中,小伙伴们都给了很多鼓励和帮助,我把大家的留言逐一读给她听,让她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就此兴趣,我更多的给她读故事,并在读的过程中,让她读一段我读一段,帮助她认字。因为她读故事的热情很高涨,所以现在也愿意配合和我一起读故事了。我下班回家前的那段时间,她也更愿意自己看书看绘本了(虽然可能更多时候在看图,但被我一次偷看到她自己指着书上的字一点一点在读)。未来我还打算继续帮她录故事,让她收获更多成就感。
更多耐心,等待孩子自生长
在入群之前,我们填写了一些表单,里面阐述了自己认为的问题。本来,我填完表单就没再看了。过了很久,一次不经意点开我曾经填写的表单,发现清浅竟然细细地针对我的每个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真是慢慢的感动。
其中一条,看到的当下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在问题中说,我常常引导可是效果不明显。清浅说,家长对效果的定义是什么,怎样才叫效果明显?是不是家长的期待太高,忽视了已经出现的进步?此外,只要引导就会有效果,这属于单因果思维。家长应该建立多因果思维,多思考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期待可能太高。所以觉得自己全程监督、管理孩子的时间、单方面制定学习方法,效率要高很多。可是孩子没参与其中,她的主动性就会低,效果不见得好。
同时,孩子生长是有规律的。五岁的孩子,当然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学了瞬间就会掌握。我们做家长的,真的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只要确定目标、手段方法都没有问题,下一步,就只剩静待花开了。
树立规则感,不能靠吼
十一的时候,我和朋友四个家庭一起带娃出去玩。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孩子们的互动。发现沃沃的规则感比较弱,即使她明明知道规矩,仍然不按照规矩去做,因为在那个当下她可以玩的爽。
反思我自己的方式,当我发现孩子有错时,就会制止,再不听,就升级成吼。开始可能有效,几次下来,孩子已经适应了,觉得妈妈最多也就吼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规则感反而更弱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左右摇摆。我觉得对孩子超过底线的行为,要有惩罚措施,才会让他们意识到,这些是真实不能做的事。可是现在的育儿观念,好多都说不可以惩罚孩子,惩罚没有效果。
就这个问题,我也和很多妈妈讨论过。目前的想法是,吼肯定是没有作用的。要让孩子意识到,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她自己负责任。对于无法承担后果的事或者后果不会当下出现的事,比如涉及人身安全的事,我会安排相应惩罚,例如取消半年电影之夜。对于她可以承担后果并且后果会当下发生的事,就让她自己承担。比如上学迟到,那就让她迟到。她自己承担后果后,就会意识到不想要这个东西,当下会改正。
这个想法我才刚刚开始实践,未来要不断复盘调整。
感谢同侪力量
很感谢群里的小伙伴们,小鸦姐、maggie、国香、清浅、晶莹、春丹、娜娜、水木和万妮亚。小伙伴们一起,互相提醒、互相鼓励,让我收获了非常多的感动和鼓励。虽然这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任务,但我相信,我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在未来做妈妈的路上,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互相陪伴,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