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郑板桥,也可以叫我郑燮,另外,我是个艺术家。
我三岁时生母去世,但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八岁就能作文联对。十四岁继母去世,但乳母对我很好,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十六岁跟着陆种园先生学习填词,二十岁就考取了秀才。我是个天才,我相信自己。
我二十三岁娶老婆徐夫人,完成了这件人生大事后,我琢磨着去北京旅游一番,到了北京之后,首都的风景实在令人流连忘返,于是,我用小楷字体手写了欧阳修《秋声赋》。我真是个天才啊,我相信自己。
可是,我再相信自己,也没有办法改变我家里很穷的现实,虽然我是个艺术家,但为了挣钱,也只好回老家办学校开始教书。没想到过了没多久,我爹就去世了,可我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出于无奈,只好跑到扬州卖画为生,比当老师来钱快。
但是生活再穷苦,也挡不住我要结识天下文化人的热情。
我先是去了江西,认识了好朋友保禄。再去了北京,和禅宗尊宿及羽林诸弟子交游,谈天说地,好不快活。住在北京的时候,还认识了慎郡王允禧,作为皇上的弟弟,他很欣赏我的才华,这让我感到欣慰,除此之外,他对我当官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之后,我便在通州住了一段时间,手写了《四书》各一部。
三十九岁,我写了《道情十首》,可是这一年我的老婆徐夫人生病去世了,我很难过。不知不觉间,我在扬州卖画已经十年了,在这期间认识了许多很厉害但是仍然不如我的画友,虽然他们对我的创作思想和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仍然觉得我应该暂时离开扬州,去考一个功名,让我家的日子好过一点。
四十四岁,我终于考中了进士,艺术家的功能就在于,什么样的事情都能成为画画写诗的动力,于是我大笔一挥,画了一幅《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让上天也知道我很开心,很快乐。
然而,北京人才济济,我留在北京一年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艺术家就不是个好官呢,为什么不试试呢,我真想告诉他们,我一定会是个好官的,怀才不遇大概就是这样的体会吧,还是算了,先回扬州去吧。
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回到扬州后,江西的程羽宸很喜欢我的字画,见我孤苦伶仃,出钱资助我娶了老婆。自从徐夫人生病去世后,家里陡然冷清了很多,多个人热闹一些也是好的。
这一年,我打算向世俗妥协。于是写了四首七律诗想送给淮南盐运使卢见曾,看他能不能让我当个小官。没想到,他被皇帝查出来贪污腐败,革职查办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我本以为他资助扬州读书人的钱都是自己挣来的,却没想到竟然是贪污而来。
我突然对扬州产生了厌恶感,我本以为扬州是清正富裕的好地方,看来是我天真了。所以,在扬州待了没多久,我就又去了北京。
在北京,慎郡王允禧很欣赏我,他也很喜欢画画写诗,我们两人和京城的读书人经常玩耍交谈,慎郡王知道我想当官,为了解我的心愿,便引荐我当了一方父母官。
随后的12年间,我尽心尽力为平民百姓服务。
我一直觉得,当我是个艺术家的时候,我就应该用尽全身力气作诗作画,而当我是个地方官,为一方平民服务就是我的职责。
但是,当小县官也太难了吧,为了和其他昏庸无道的官吏区别开,我出门不坐轿子,不让鸣锣开道,不让他们打“肃静、回避”的牌子,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去微服查访。
可是,在潍县任上七年,竟然有五年都发生了旱蝗水灾,生灵涂炭,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一面跟皇上要钱要人,一面开厂煮粥。可还是饿死了很多人,我总觉得自己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可这世间竟有如此多的人会饿死。
满目疮痍,山河破碎,我再努力终敌不过那些“何不食肉糜”的浪荡子弟。也罢,我本就是徒有才能的无权无势之人,既然如此,何不远离这靡乱官场。走吧,还是卖画为生最为妥帖。没想到我半生归来,终究还是得在扬州做一卖画匠人。
一壶酒下肚,细细想来,我已是花甲年岁之人,屋里是诗词画友,窗外是一弯明月,一生都在世俗里挣扎,其实何必呢,走过那么些年才明白这浅显的道理。
就这样吧,写写画画,求得心安就行。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