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牛班】Day 2 二十多岁时的迷茫和闪亮

心理学上将18-25岁称为“成年初显期”,学业、工作、亲密关系和组成家庭等等一系列人生重大抉择像冰雹一样砸下来。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意味着一个人形成了心理学重要的一个概念“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意味着对自己是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与社会的关系,有了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


多数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处在“认知延缓”中,正在努力探索自我,但没有答案。什么样的工作是真正的热情?应该去高薪行业吗?

赵昂老师昨天的分享是迷茫纷乱中的一道闪光。


一、从过往中找寻天赋

天赋一定从成就中来,天赋不等于天才,它是内心中深深植根于你过往经历的表现。

很惊喜,赵昂老师在分享中以我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为例,提出一系列问题,而上月我参加了一次生涯咨询,咨询师也就这段经历深入挖掘。

比赛三人成组,合作完成,两次参赛我都是发起者,和比赛过程中的协调者,这说明我适合团队协作。

建模不同于传统数学竞赛,要在就一个现实问题进行大量文献查阅和模型建立,其中一个难题是我独立查阅文献并解决的,这说明我信息搜集和学习迁移能力很强。

……

一系列分析后,商业分析和管理咨询都很适合我。

天赋和成就不在那些眼花缭乱的测试和无际的猜想,就藏在我们的过往中。

二、Follow your heart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要判断是否喜欢,先要做的足够好,那时的不喜欢才是真的不喜欢,而不是逃避和恐惧。

英文系,几乎所有人都对数学有天然的恐惧。

我是理科生,平时成绩也不错,但从中考到大学保送考试,每次大考都折戟。大二时作为文科学院唯一一个选修数学双学位的人,我很恐慌,也觉得自己并不喜爱数学。

但当我一步步修完课程、比赛获奖之后,数学渐渐成为了热爱,在无形中帮我找到了方向和更多的选择。

“找到热爱”不是一件“可以一瞬间完成的快速的事情”,而是需要漫长的积淀乃至一生的时间去发现。

Follow your heart一定是建立在足够的实践探索之上,否则内心也不会清楚我们的潜能和方向。


三、先做起来

最后,我询问赵昂老师对年轻人推荐的书籍,赵昂老师却对我说:“不管什么选择,先做起来,再仔细思考。”

这其实也是猫叔的行动格言——做,就对了。

没有实践的空想,永远都是空中阁楼。

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做结尾吧: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不论年龄,你我都在,迷茫却闪亮的时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