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介绍:本人不是微博员工,也不是剧组花钱请的,我只不过在微博上有幸抽到了一张观影票,之前也从来没有写过任何影评之类的文章,以下纯属个人观影感受及见解。本文不含剧透)
没有家的地方,就是流浪,如果我们带上了家,那么我们就不再是流浪。
我们一直都在问,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自己的科幻电影,或者,中国自己的电影,是故事的发生地点在中国?或是故事的主角是中国人?在过去我们都见过太多此类的伪“中国科幻”电影,然而我们从中看到的却只有那几乎要满溢出屏幕的尴尬感。这种尴尬的感觉是从何而来的?
是因为这些看似中国式的面孔,身处于中国式的环境中,却按照完全非中国式的思维来思考和行事着。
我们看到中式餐馆里永远张挂着大红灯笼,餐桌上永远是骇人的鱼头或者活物,中国人永远都板着脸。于是,一句中文对话,一副中文招牌,甚至仅仅是一张亚洲面孔都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疏离感,就仿佛这些人或事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
而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故事里的几乎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对白,甚至是故事的走向,都会产生内心的共鸣。因为维系这种共鸣的,正是流传了数千年之久的我们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不同于西方的海洋文明,我们对于“家”有着无比的执着。当我们理解了故事里所有情感背后最深层次的动机后,我们便会发现“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想法只会出现在中国人的故事中时,这是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诺亚方舟式的神话,而我们对于方舟的想象,一定是能够承载我们对于“家园”所有的期许。
当这种期许无限放大的时候,方舟便成为了地球,地球变成了方舟。
这时我们才会明白,这原来就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的科幻电影。
在放影后的交流会上,郭帆导演提到,当他们和工业光魔谈到这个想法的时候,对方甚是兴奋,第一个问题便是,“你们为什么要带着地球走?”我想,如果由好莱坞来拍同样背景下的故事,恐怕就会变成人类移居外星的西部探险模式吧。而这种故事模式的区别,正是我们可以用以区分“真正的”中国电影的元素—也就是对于“家”的概念。
当然了,以上的这些其实主要指的是流浪地球原著本身的设定,而对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厚重的主题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作为影片的导演,需要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来承载这样的内涵。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导演是否能驾驭一个故事”的说法,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于情节和场景的驾驭上,而忽略了导演对于剧本真正精神的把握。这部电影截取了原著的某一部分作为故事背景,80%甚至90%的人物、情节都是原创,而看过之后却让人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我想,这正是一个好的导演的特点吧。
从电影原创故事的故事性上来说,电影的故事足够复杂。这里的“复杂”并不是指的像《盗梦空间》那样的逻辑复杂,也不是《2001太空漫游》那样的意识流,我指的是故事的密度足够大,能够完整支撑起125分钟的观影热情。影片在开场十几分钟介绍完背景和人设后迅速切入紧张的情节,干净利落不拖沓,而当每个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又会有另一条线迅速街上。这种酣畅淋漓的叙事方式像极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风格。
而这种紧凑的叙事风格也不是没有缺憾的,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背景在开篇短短十几分钟需要铺垫完成,于是在影片开始采用了旁白式的背景介绍,而我认为这段旁白又不够到位,如果不是看过原著的人,很有可能会听的云里雾里。
在大家关心的电影特效场面及布景上,不吹不黑,满分100分的话我打80分。首先不“吹”的是特效,这部电影的特效无疑是所有国产片中最好的(包括科幻和非科幻片),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断会问自己这真的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效果吗?怎么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能做出来?能做出这些的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是特效的差距也是摆在那里的,我们和国外顶级水平的技术差距可能会有十年以上(但是这种差距并不会影响到观影体验,也就是说不会让人出戏,是“很好”和“特别好”之间的差距),影片的整体基色是偏暗的,而科幻电影的特效则是“一黑遮百丑”,许多特效细节的渲染在这样的光线中便会被掩盖(也不排除影片制作时有这方面的整体考虑)。另外不“黑”的是各种场景细节,无论是布景还是道具制作都是顶级水平,从宇航服上磨损的接口处,到旧旧的操作手册,《流浪地球》终于打破了“中国人拍科幻就是各种白色房间加花式显示屏加LED灯条背景”的定律。
主题曲方面,当在《歌手》上听见刘欢老师的这首《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时候,我记住的除了28拍的长音,还有这首歌大气磅礴的编曲。我当时有一丝担忧,担心电影“驾驭”不了这首歌,也就是说,影片本身的厚重是否能承载这首歌的厚重。事实证明我完全多虑了,在影片最后引用大刘原文对流浪地球计划进行说明后,《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旋律响起,这种圣咏式的曲风与剧情一结合,瞬间生出一种史诗般的悲壮感。而歌词里的“带着家园流浪蓝天”也与上面写到的影片本身基调高度契合,刘欢老师提到他是看过这部电影的,看来此话不假。
所以从整体来看,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
《流浪地球》是第一部熟练使用西方好莱坞式的电影工业体系,来完整讲述了一个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园故事的科幻电影
(预告片里的画面仅仅是正片里极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干货都没有放在预告片里)。
另外,影片中有不少郭导“夹带”的个人“私货”(郭导自己承认的)。比如预告片里被不少人吐槽的中学校服,据郭导自己解释,这是因为他小的时候很不喜欢穿校服,所以立誓长大后要让大家都穿……这个理由我也是服气。
最后,我觉得影片正式上映后最开心的应该是北京交管部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部极好的交通安全宣传片: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是的看过电影后这几句我都会背了,别问我是怎么会的,大家大年初一进影院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