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加纳著育儿的格局》
一
我(ME):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执行控制技能、自我调节、自主规控、注意力和专注力
我儿子在2-3岁间,经常被商店玩具吸引而迈不开腿,或者看到同伴的东西特别想要,哭闹,撒泼打滚,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我发现这个特征是同龄儿童都会出现的。爷爷奶奶长辈们处理方式基本上都是会先满足,不然哭闹太久,然后再给孩儿爹妈“告状”,因为隔代不好“管”。父母也包括我会在事后以说教为主(基本没用),如果在父母面前发生,通常是说教,发脾气,或者被打一顿,再则满足的同时让孩子许诺下一次不闹。基本上都要在这个过程里反复一个周期。现在我儿子4岁多了,随着成长那个“非要”的阶段过去了。原来那个阶段的孩子是“我”意识的呈现。是最佳培养的时机。“我”的意识是发展孩子自控力,自我管理力的机会。
父母首先要“做个好榜样”,在孩子的情绪出现时,大人情绪应该是自控的,是平静的。可以通“正念”(关注呼吸的方法)来调整自我情绪不被影响。平日里陪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专注。把注意力和关注力放到与孩子的共事上而不被手机或别的干扰分心。第二,建立常规,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增加玩具,很喜欢的东西该怎么表达等,不断坚持并重复训练。第三,增加表达情绪的词汇,多使用描述情绪的词汇“沮丧”“放松”“勇敢”等第四,鼓励做出情绪表达,不仅问“你感觉怎么样”,试着不带指责的用他的语言清晰地说出内心感受。第五,使用“隔离”而非“关小黑屋”,我儿子闹情绪时就被爸爸关过小黑屋。小黑屋代表父母极大的愤怒和沮丧。隔离,不是被看作一种惩罚,而是给孩子所需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己调整。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坚定而平静地引导孩子从失控情绪中抽离。最后是“玩轮游戏”“帮助你的孩子扮演好一个角色”“警惕电视背景音”,陪伴孩子训练集中注意力,专注力。
二
我们(WE):一种人际交往技能,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并和他人友好相处能力,包括对于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语言,共情、倾听和社会性情绪感技能。
我们通常带孩子都会教他“分享”,自己吃的玩的跟同伴们分享,但在孩子2-3岁“我”意识萌芽时,先保护好他这个意识,确定物品是属于他的,他有权分享或不分享。待过了那个阶段,再来训练“我们”。具体措施有“帮助他们带上倾听的小耳朵”,父母多听孩子的表达,“理解并对肢体语言作出回行”多问“你会怎么想”“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那个男孩听了什么感觉”……,实践去培养同理心,换位思考,倾听的能力。
三
为什么(WHY):一种好奇,质疑和探究的技能。让我们能够一直带着问号看待世界。并不断努力获得对于世界更好认识。
四
内驱力(WILL):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五
摇摆(WIGGLE):身体和智力上不安构成了“摇摆”技能,这一技能对于将“为什么”和“内驱力”转化为行动至关重要
六
弹性(WOBBLE):一种建立和促进灵活、适应力和复原力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直面和战胜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
七
假如(WHAT IF):包含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性,这些技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什么样的。还让我们去畅想世界未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