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玄鸟也。镊口,布翅,枝尾,象形字。甲骨文的“燕”字是十分写实的燕子形象:长而尖的翅膀,尾巴分叉,还有一个像鸟似的头。
“燕”字金文暂缺。发展到小篆时,字形变得匀整,也更加复杂,不仅口、翼、尾的线条对称起来,又多了表示背脊的“口”形。燕口类化为“廿”,燕翅讹为“北”,燕尾讹为“火”。
小篆已经接近现代的写法了,但还是能够看到一点甲骨文留下的象形的痕迹。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又变。尾部讹为“灬”,已看不出燕子的形象。
燕的原义就是燕子,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也指“安”、“安待”,如《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诗·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燕也指亵渎,轻慢。如《礼·学记》:“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燕,国名。亦州。如《左传·隐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
燕又指姓,邵公奭封燕,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孔子有个弟子叫燕伋,汉有燕仓。后有改燕姓为鄢姓的。
旧时河北省别称为“燕”或者“幽燕之地”。
本文的“燕居”就是“闲居”的意思。
申:神也。象形字,甲骨文像雷雨天气,闪电舒张的样子,后被线条化,隶变后写成“申”。
申的原义是闪电,后延伸指伸展、延长,不仅事物可以延长,事情、言谈也可以由一个点展开,故而申也指把话语展开、陈述、表明。如“三令五申”、“申报”、“申请”等。
申也有“重”的意思,如《书·尧典》:“申命义叔。”又如《后汉·朱晖传》:“愿将军少察愚言,申纳诸儒。”
申也指地支的第九位,与天干相配,用以记年、月、日、时。
申又指国名。如《诗·王风》:“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申,姜姓之国。又如《左传·隐元年》:郑武公娶于申。申国,今南阳宛县。申国被灭后,国人以“申”为姓。
夭:象形字。像人弯曲两臂之形。本义为弯曲,读作yāo。《说文》:“夭,屈也。” 如《淮南子·修务》:“(木熙者)龙夭矫,燕枝拘。”
夭的甲骨文像人奔跑时甩开双臂。因奔跑身如弓曲,故“夭”可表弯曲之义。
另有一说,夭的甲骨文像小草刚长出来,叶子还没完全张开的样子。由此延伸指草木初长之茂盛美丽。如“桃之夭夭”。
由于刚长出的小草容易折断死去,所以又引申指“未成年的人死去”。如:“夭折”。
夭也引申指“刚出生的兽或禽以及初生的草木,如《国语》:“泽不伐夭。”又如《淮南子》:“毋覆巢,毋胎夭。”
夭也有折断的意思,如《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夭也指颜色和悦的样子,如本文的“夭夭如也”。
全文理解为:
孔子闲暇的时候,容貌舒缓,穿着整齐,和蔼可亲,潇洒自如。
这一章记述的是孔子闲暇时十分舒适自如的情态,可以看出他恬淡平和的心境,以及高深的修养。
程子认为,孔子的“申申夭夭”境界很高,他说:“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着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程子的意思就是:一般人在闲暇时,容易“放肆”,不自律,就算不放肆,也必“太严厉”。
孔子则不一样,因为孔子修养高深,内心有中和之气。什么叫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什么叫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言传身教,所以孔子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弟子学习的典范。
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休闲时,要么胡思乱想,胡作非为,便是把时间浪费在打牌、玩游戏中,白白浪费大好时光。
《礼记·大学》有云:“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人在闲暇时,因为没有人监管、约束,容易堕落,所以儒家提出了“慎独”的思想。
除了《大学》,《中庸》也提出了“慎独”,其首章便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人的自然享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时刻不能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三国时期的曹植在他的《卞太后诔》有云:“祇畏神明,敬惟慎独。”
《弟子规》上讲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什么都是有条有理,有条不紊,没有放肆,这就是慎独的基本要求。
晚清名臣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这四条,“慎独”是根本,强调能够慎独则自我反省不会感到内疚,可以无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会有行为不合于心意而导致不安。
人若没有一件内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会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这是人生自强的首要之道,寻乐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务。
暮夜却金的杨震
项羽在乌江自刎后,有五个人分得他的尸体,然后都被刘邦封了侯,其中有一个叫杨喜的人,他的后代子孙中有多个成为万世流芳的名人,最有名的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其次还算杨震了。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好学,曾跟太常桓郁(做过太子老师,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学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之为“关西孔子”。
杨震年轻时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多次拒绝征辟,直到五十岁时才在州郡任职。大将军邓骘(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听说杨震是位贤人,于是举其为茂才,四次升迁后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为官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今山东潍坊市昌邑市)令。
杨震后来他调任东莱(今山东省烟台、威海一带)大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
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己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
杨震震惊地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
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
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这件事史称“暮夜却金”。杨震的子孙为缅怀其清正德操,取堂名为“四知堂”。
杨震在任内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的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说服他为子孙布置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后来,杨震受命入朝,担任太仆,又升任太常。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人杨伦(经学家,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的称赞。
杨震晚年遭到诬陷,被罢免,遣返回乡,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得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