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定家庭规则
有利于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的习惯养成非常困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与家里根本就没有家庭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有密切的关系。
规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保护孩子的权益,表面上限制了孩子,实际上也约束了家长的行为。缺乏规则,父母可能在心情愉悦的时候纵容孩子,又在心情糟糕的时候打骂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判断力。
规则有利于家庭成员的一致。中国的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尤其是如今421的家庭模式,老人和年轻人教育理念的不同,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则,非常容易导致家庭的不和睦。
规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规则教育的实质是要在保护孩子自主性的情况下,帮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让孩子可以在领悟规则对自身意义基础上主动遵守规则,承担规则的责任。
家庭规则制定的步骤
步骤一:首先拿出漂亮的纸和彩色的笔做好准备。选择规则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出席的矛盾和冲突,逐条列出,然后进行筛选。包括宝宝的起床睡觉;刷牙洗脸;吃饭;看电视等各类事项。
步骤二:筛选出非常重要而且迫切解决的问题制定规则。因为数量上不能超过5条,这样有利于大人和孩子记住并且操作。
步骤三:对每条规则要清晰解释,尤其是抽象词语。比如尊重,关心,指责,要用具体的事例解释并且帮助家庭成员理解。
步骤四:约定奖惩细则。如果遵守了规则,可以进行奖励;如果不遵守规则,惩罚措施一定要简单,让所有人能够记得住。比如对孩子来说,可以剥夺一些特权,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
步骤五:对家庭规则的内容没有异议后,以合约的形式
家长和孩子共同签名。
步骤六:把合约贴在家里容易看得到的地方。
3.家庭规则的原则:
规则内容要清晰具体明确。比如“晚上早睡觉”是不可取的,应该用具体的“晚上7点之前睡觉”。
用词方面避免“不”“别”这些字眼,要使用正面的词语。比如“不要晚睡觉”,不如说“8点之前睡觉”这样正面的词语。
规则在短期内不能变化。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一些父母看到孩子行为有变化,就想规则真有用,就开始增加或者改变家庭规则。孩子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而改变家庭规则会导致孩子还没有把偶然的行为改变转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要去适应另外一种要求。
家庭规则是家庭成员共同制定的,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首先遵守规则,才能为孩子做出榜样。
4家庭规则执行的注意事项
1家庭规则有弹性且坚定。如果家庭规则没有弹性,父母想让孩子教条地执行规则,可能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处处以规则为核心,而不考虑别人情感的人。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原则问题必须坚决执行,而一些不会产生巨大严重后果的是可以让孩子去尝试的。
举例:妈妈和芊芊约定好每天晚上6点到7点可以看电视,但是7点已经过了,芊芊还在看,妈妈就问:“咱们约定的时间到了,怎么还看呢?”芊芊央求妈妈:“这个动画片还有一点就完了,让我看完再关电视行吗?”妈妈虽然担心破坏了规则,但也理解孩子的心情,就答应了。动画片完了新的节目又开始了,芊芊很想看,可是妈妈正看着她呢!刚才的要求妈妈并没有批评,已经延长了看电视的时间,芊芊只好撅着小嘴关掉了电视。妈妈抱着芊芊说:“芊芊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啦,妈妈真高兴!”芊芊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点评:第一是弹性执行,妈妈考虑到了芊芊的感受;第二是坚定,让芊芊看到了妈妈的底线和态度。
2规则不能成为父母惩罚孩子的借口,父母自己需要坚决遵守。规则是为所有的家庭成员制定的,是平等的交流,父母不享有特权。
3父母的惩罚措施错误。一些父母会用剥夺关爱、认可,让孩子受到羞辱、责打等严厉的惩罚手段来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这不仅不能使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主动承担起遵守规则的责任,反而使孩子遵守规则的原因变成了对惩罚的逃避,这不是在培养责任意识,而是在灌输逃避责任的意识。像5岁彤彤的家教很严,特别是对看动画片的时间做了严格的规定,一旦违反规定,妈妈都会非常严厉地斥责他。所以只要是妈妈在家,他都会表现得很好。可一旦妈妈离开片刻,他都会抓紧时间偷看一会儿,听到妈妈回来的脚步声,又马上关掉电视,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显然,彤彤并没有建立规则意识,而是学会了如何伪装自己,逃避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