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现实版科幻小说。
关于作者与译者
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继刘慈欣之后,颁给了一位中短篇科幻小说作者——《北京折叠》郝景芳。
查了一下才知道,译者是翻译《三体》的刘宇昆,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法学专业,选修程序设计的多专多能的帅哥,业余时间,他还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写作。他本人已经两度获得雨果奖。
都知道一部作品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译者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甚至有一种声音说,《北京折叠》获奖是因为刘宇昆用英文重新写作之后才获奖的。
虽然这么说,也不能磨灭小说本身的价值。不管怎样,作者以科幻的形式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似乎看见《动物农场》的影子。谁说不是呢!三个空间,不同的人生,难道不是真实世界的折射吗?
与小说类似节目《共同体的意义》
《罗辑思维》新一期节目《共同体的意义》不就是残酷现实版的《北京折叠》延伸吗?
罗胖在这期节目中讲述的虽然是德国的状况,富人与穷人各自形成共同体,富人生活在深宅大院,没有必要让其他人得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如何,就是要区分富人与穷人。富人的世界是穷人永远无法企及的。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大城市化的来临,咱帝国阶层也已经形成,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就如同《北京折叠》中生活在三个空间的人,享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次级空间是根本没有办法通向更高级空间,也就是说,低等级的空间的人,永远无法了解高等级空间的状况。就如同泰坦尼克号中不同等级舱位一样,三等舱的人想进入同等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三空间的人无法想象第一空间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在罗胖订阅号中文字版,有一段文字实在让人唏嘘,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拿出一张A4纸,从底部往上,每隔一厘米就画一道杠 ,每道杠代表财产5万欧元,到A4纸顶端的时候,代表15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多一点。
90%的人财产用一张纸就涵盖了,剩下1%的人的财富是怎样的呢?你出了这张A4纸继续画,在距离3.5公理处是他们的财产。
怎么样,也惊倒了罢。阶层划分,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联想为什么?
不由得想到,为什么人类每隔几百年必有一场大的战争,或颠覆现有的权力中心,无非就是利益需要重新分配。至于使用的手段如何?看看奥威尔的《动物农庄》,不言自明。
又不禁让我想起,前几天去罗红摄影美术馆途中的感慨。也有类似之处。凭借对摄影的多年爱好和了解,我知道,什么是好照片。从技术层面来说,只要是多年的摄影人都不会太差。区别在于照的精神层面体现的内容、不同视角画面美感。
不得不说,罗红的美术馆从场景建造本身来说,是有园林价值的。摄影展出的照片同样是美的,但这种美,在我看来属于后者——不同视角。而这独特角度背后是少不了时间和财力的支撑。多次去不同的地方,几乎是利用直升机航拍,试问,有多少人可以有这样的资本去拍这样的照片呢?
以此来说,他一生追求的“美”,是很多人想做,但又无法企及的。
那么,生活在现实版第三空间里的人是不是要为没有希望的未来绝望呢?按小说里的逻辑来说,绝大多数人是根本没有机会改变生存空间的,前提是已经放弃自己,或者说,对现有的生活状态完全自洽。
结尾处,埋下伏笔,大概就是说,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会有希望进入更高一层空间,虽然机会渺茫,终究聊胜于无。
又或者,那只是第三空间的人,对未来美好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