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五大家族,是指古城即墨以姓氏命名的五个家族,即“周黄蓝杨郭”,在即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五大家族在明清期间,或以学识扬名宇内,或以官职显名于世,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并且,围绕着这些代表人物又生发出许多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
周家的代表人物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号砺斋,明代即墨章家埠村人(今段泊岚镇章家埠)。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在任20年,官至国师——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以文章名天下。周如砥的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山东通志》称“如砥文章名天下”,其著作《周太史文集》《青藜馆集》被收入《四库全书》,传诵于世。
黄家的代表人物黄嘉善,官至兵部尚书,明万历五年中进士,历任叶县知县、大同知府、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职,后累升至兵部尚书。从明代嘉靖年间的黄作孚开始,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这300多年间,即墨黄氏共出过进士8人、举人34人、贡生44人,其中65人有诗集、诗稿传世。
蓝家的代表人物蓝田,官至监察御史。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乡试中举,年仅16岁,明嘉靖二年中进士,后来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的父亲蓝章,是蓝氏家族第一个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也是蓝氏家族仕宦成就最卓著的一个,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由于父子二人都在陕西执政,当地人赞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即墨以前有座“父子御史坊”就是为蓝章、蓝田父子而立。
杨家的代表人物杨良臣(1461~1528年),明弘治十二年,考中戊午科举人。初授山西太平县令,后调任山西泽州黎城县令,后因平复叛乱有功,提升为太原府通判。即墨城南曾有为他和其子杨盐树立的“世步青云坊”。 杨氏是极有影响的书宦世家,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收藏了30多部他们的诗文集。从明初到清末的400余年间,杨氏家族共出过13名举人、4名进士(含举人),1名知府、1名通判和12名县令。
郭家的代表人物郭琇(1638~1715年),十七补秀才,三十二成举人,三十三中进士,初任江南吴江知县,后为江南道监察御史,最后官至清湖广总督。郭琇之后,其三子郭廷翕,淡于仕途,一生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文学、书画、考古方面均有涉猎,对当时及后世诗词、书画创作影响深远。
几百年来,五大家族的后世子孙在家乡即墨繁衍生息。先贤们的每一个故事,也在代代传颂。各家族中更是贤能辈出,人才济济。在即墨2000多年璀璨的人文历史中,以“即墨九贤”和“即墨五大家族”为代表的即墨“九•五之尊”,是即墨人的精神图腾,一直深深地影响并激励着后来的即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