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读完就忘的阅读问题,8月初,我买了五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并进行主题阅读,现将阅读后的总结进行分享:
一、选书:建立个人专属的阅读清单
虽然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读书清单,像是“人生中一定要读的25本书”、“XXX推荐的50本书”,但是,读书就像是生病拿药,应该因人而异。即便同样得的是感冒,由于症状不同,需要的药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书,是为了消遣,还是为了获得某方面的信息,或是要帮助自己进行判断?明确阅读目的也将影响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比如同样是读《红楼梦》,为了打发时间的人会把它当成简单的小说从头翻到尾就罢了;学生可能会重点阅读考纲要求的章节;进行红学研究的人还会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度剖析。不要再盲从于“民间土方子”了,请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要完全屏蔽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一定不要盲从。
那么,如何构建自己的读书清单呢?一是重视自己的想法。看完电影想读原著的念头、想要提高自己沟通能力的希望、对古装剧里历史情节的疑问等等。二是及时把这些想法记录在纸上或是手机里,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念头都可能成为宝贵的资源。我写的好几篇文章就是从最初只想到了一个标题慢慢丰富成形的。三是根据自己的记录去找书,记下书名、作者、出版社甚至封面图,罗列出清单。
二、购书:以清单为本,不纠结不冲动
有了阅读清单,我们就可以在购书上节省不少时间。不管是在实体店还是在网上购书,都只根据阅读清单里的书目进行购买。买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排行榜或是别人告诉你你可能用得到的书。
三、读书:三步读书法
1、读第一印象。读书就像是相亲,和一个人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看第一印象就能知道。书也是,通过看封面、内封、腰封、目录、图表和序言,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尤其是目录,大部分书都可以通过目录标题看出具体内容。尤其是在时间紧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目录快速定位到重点章节。
2、利用跳读法,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我们不能企图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相亲时只能先挑重点地了解。阅读也是,哪怕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和同学讨论,也不太可能掌握书中的全部知识,何况是“孤军奋战”。阅读不是为了考试,没有考纲,你要读的只有你需要知道的部分。因此,不用平等对待每一部分,而是将80%的精力专注于属于你的重点章节,其他的内容只需要20%就足够了。我在读《这样读书就够了》的时候,已经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是掌握拆书方法,于是我就重点看了第二章并做了详细笔记。而对于如何组织一场拆书活动的部分,我就只是大致翻阅了一下。这样算不算读完了一本书?对我来说是的,因为我的阅读目的已经达到了。
3、筛选。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让你耳目一新的内容,以至于你已经急不可耐地想把它标注出来。不过,我劝你先不要这么做。就算你的相亲对象让你甚是你心动,还是应该多观察。真正值得标注吸收的内容也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可以采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筛选法,①通读:只要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②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③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四、记录:摘抄、重述、应用
1、摘抄。再读上一个步骤中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摘抄到笔记本上就可以了。摘抄是一件想到就让人觉得很辛苦的工作,但是它能帮助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加深理解。只要尝试过,你就能体会到它带来的惊喜。
2、重述。如何确定一个知识点被真正掌握了呢?就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把知识点讲给别人听。因此,在每一段摘抄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下你的理解,可以检验你是否真的理解了书中的内容。
3、应用。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及以后怎样应用。一本书有没有用,就看阅读的人如何使用它。如果看完后它不能对你的行为或思想有一点的影响,那书中的知识依旧是作者的,而不是你的。诚如《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的:“拆书帮的诉求不是知识,而是能力。我们不问读懂这本书了吗?而问能用到你身上吗?我们不问知道正确答案了吗?而问你的职场能力也你上了吗?”这篇文章就是我在进行主题阅读后对于阅读法的应用的思考,也会将这个方法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
五、反复温习
通过第4个步骤,我们应该有了一本专属的读书笔记本。经常进行翻阅,既能省去重新阅读书籍的时间,也可能在复习笔记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
用这五个步骤进行阅读,读书看上去似乎成了一件有点麻烦还有点耗时间的事情,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刚开始阅读的人。回想一下,当我们刚开始学写作的时候,只能写下“今天天气很好,我很开心”这样的简单句子,但是经过了长期的练习,我们慢慢地开始会写至少八百字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阅读也是一项和写作一样需要通过练习和积累进行提升的能力,先将基础打好,才能进步等更快。所以,不要总是羡慕大神们动不动就能写一两千字的书评了,先打好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