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成为写作达人,但每次都是开始充满激情,写着写着就流于形式,甚至疲于应付。
你想要认认真真的练一些肌肉,但每次都是练着练着就不了了之,前功尽弃。
好像你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从来不缺目标,但总是怎么也实现不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不够坚持吗?在无数次的屡败屡战后,你觉得这应该不是关键,你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
那又是因为什么?难道是没有天赋?
这也不对呀!我的目标似乎并不难实现,很多和我智力程度相当的人都做到了。
不是不坚持,又不是没天赋,那到底为什么呢?
其实,你的问题就在于,你只有目标,或者是对目标的大体计划,而没有将目标“翻译”为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行动。
这里的“翻译”,其实就是将目标分解为具体任务的过程。
刘润老师曾节目中聊过一个任务分解的案例:
今天,你接到公司给的目标:年内,要发展100个新客户。
你算了一下,手上有5个员工,那好,每人领22个客户,一共110。多的10个以防万一。
你放心,你这样的领导肯定当不成,因为你只会拆分任务,而不会分解任务。单纯做个除法谁不会?
有效的任务分解应该这么做:
你算了一下,平均每月将近要拓展9个。拓展新客户,要靠“拜访潜在客户”。根据数据,你的团队把潜在客户变为客户的转化率是5%。那么,每月要拜访180名潜在客户,才有9个新客户。你的5名员工,就需要每人每月拜访36人。一个月有21个工作日,就需要他们:每天打10个陌生电话,拜访2个潜在客户,并同时跟进2个转化中的客户。
那么,如何有效的分解任务?
第一,具体到下一步行动。
比如你写作,你不能就在任务表上填个“写一篇文章”,而是要将写文章这件事情深度细分。你可以把写作分为“选论题—核心观点—收集资料—大纲—正文—标题—修改—排版”等模块,把这些模块都做好可能要一周的时间,那你就可以在周一早上的规划表上写:选论题+思考核心观点,有时间就开始收集资料。
第二,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如果没有给自己预设一个明确的结果,我们做着做着就容易迷茫、走丢,到最后虽然也很辛苦,但该完成的事情仍旧没有完成,或者因此而缺乏干劲,导致时间浪费。
比如你要开一个营销策划会,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思维,可能你和大家讲完自己的策划思路就完了。
一个以终为始的人会怎么做?
他们会在讲述的过程中预设:首先让大家听懂我的所有思考,其次要使大家充分发表不同意见,最后,尽可能说服更多人发自内心的支持我这个方案。
有了这些结果,他的整个开会方式都会变化,与会人员的参与度也会更好,日后整个执行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中也说过,如果你老板让你安排一场会议,你千万不要以为只要确定一下时间地点人员就好了,你一定要为这次会议预设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由浅到深可以有好几层,比如“解决问题”。
这时候,基于这个结果,你要分解出的具体行动有:发邮件通知与会人员——确认到会人员,确认场地—提前准备会议、会前资料——会中引导讨论,做记录并群发——一直跟踪,直到问题解决。
第三,有时间期限。
设置时间期限能够刺激你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当然,时间期限的真正好处在于为你已经分解好的各项任务合理的分配时间精力资源,确保有效的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至于如何把控不同任务的比例,就不是今天的话题了。
最后,我再给你小结一下:
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明明有清楚的目标,而且屡败屡战,到最后还是效果不佳?或者说为什么开始总是那么容易,而走着走着就不由自主和难以控制的迷失?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不懂得对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
任务分解有三个步骤
1,将目标细分为若干个具体可执行的行动。
2,设定一个结果。
3,设定时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