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包括喜、怒、忧、思、恐.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的,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素问.举痛论》约: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现代研究也表明:良好的性情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和看病能力。
情志相胜法适用于当人产生不良情绪时,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情志,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协调情志,恢复或重建精神平和的状态。金元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里说到:悲可以治怒,以创侧苦楚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在情志相胜法中: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这个方法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者。儒门事亲中记载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有一位姓庄的医生,曾治疗过一位因为欢喜太过而致病的人。庄医生在给病人切脉时就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开药的时候对病人说缺几味药,必须回去拿,便一去不复返,因此引起了病人的怀疑认为医生不再来的原因是自己患了无法医治的重病,并渐渐由怀疑转而产生恐惧,继之由怀疑产生悲哀,对他的亲朋好友说:我时日不多了。庄医生听说病人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知道其疾病很快就能痊愈,便重新上门讲明病情和治疗,好言安慰病人。
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本方法适用于长期思虑不解,气结成疾、情绪异常低沉者。脾主思,过度思虑者脾气郁结,肝主怒,怒气升发(想一想怒发冲冠的样子)郁结之气可得宣散,思疾就可治愈。当你沉迷于某件事物的思索之中无法自拔,怎样也走不出这种思虑的心境,不妨激怒一下自己,也许思疾就不治而愈了。
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本方法适用于因神伤而表现为情绪抑郁低沉者。悲为肺志,过悲则废气不敷,制借失职,喜可以令气机和缓散达,肺气得以恢复正常宣降。悲伤之情,人皆有之:骨肉分离,伴侣别离,与挚友决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过于悲伤会使人一蹶不振,精神萎靡,对周围的食物产生不了兴趣,整日以泪洗面,有的人过于悲伤流泪导致失眠,有的一夜之间白了头。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说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本方法适用于因惊恐不宁,多疑易惊者。恐则气下看,惊则气乱,神气掸散不能敛藏,思则气结,收敛涣散的神气,使患者排除不良情绪后康复。当你受到惊吓产生恐惧时,试着冷静下来,多思考一下前因后果及因为所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症状叫做“灾难症候群”,分为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当来访者处于“惊吓期”时,过度的惊恐他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的。此时更需要镇静下来多思虑,进入到恢复期的阶段心理的创伤才能快速康复。
怒伤肝者,以悲胜之,适用于情绪亢奋者。肝主怒,怒则气血逆乱;悲则气消,血气得以消散下行。脾气暴躁的人大多肝火旺,容易发怒,过度的发怒会加重疾病的病情,会产生急火攻心。当你怒发冲冠时想一点悲伤之事,让怒结之气下行,怒火就会逐渐消散。
情志相胜法听起来很古怪,但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在特别的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时,可以尝试使用情志相胜法,也许这样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收获哦。掌握情志相胜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在逆流和旋涡之中扬帆起航,让自己变得更善更美。
�6���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