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思考题:
人应该怎样过这一辈子?
江大宝:
你怎样过一天,
就怎样过一生。
路和:过好某一天容易,过好一生难啊。
Mr.wang: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达成有生命力的目标。
路安:
有生命力的目标,是怎样的呢?
Mr.wang:
家里没钱吃饭,就赶快赚钱吃饭。想追爱好文艺的女生,多了解诗和远方之类的东西。有了像王传福任正非的条件,去追求家国情怀的高尚感之类。
没有生命力的目标:毕业之后,又不从事书法文艺工作,自己还穷的叮当响,去给自己定,练字唱歌跳舞等目标。
路实:
人携带者品格生活,品格会决定他的路有多远,但不能决定他是否还能走下去。
一个还在追求基本生存的人或者即将崩溃的人,品格是极易崩塌的。
江大宝:
当下,是一生的细微分;
一生,是当下的总积分。
路安:
总积分,是否有个比较确定的方向呢?
江大宝:方向,在谁手里?
路实:一生有太多关联。
路和:是的,所以漫漫人生路应该有个指引,让自己在犹豫时,懒惰时,做选择时提醒自己。
江大宝:境随心转。此心安处是吾乡。
湧:
万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恒
人间虚妄,数学是唯一真实
存在即数,0和1统治一切
大道至简,数是最美的语言
Mr.wang:
生活中别人会忽悠自己去完成跟自己关系不大的目标;自己也会忽悠自己去完成执念中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时,不是走神,就是难受,且成败标准看别人的认可与否。
路和:老兄你说的太深奥啊,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一下你打算(或建议别人)如何过一辈子么?[捂脸]@江大宝
江大宝:你的人生,我怎么给建议?
路安:
这个指引,能否在自己崇拜的对象、榜样,甚至影视剧里自己喜欢的主角里找到一点影子呢?或者从他人的赞扬,自己的高光时刻里,找到蛛丝马迹。
路和:是的,所以漫漫人生路应该有个指引,让自己在犹豫时,懒惰时,做选择时提醒自己。
路和:找个偶像确实是个好方法。
Mr.wang:
人是一定有榜样的。但榜样绝大部分是变动的。至于根本世界观那类终极东西很朴素。普通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整理那东西。
路安:是的,因为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向往的东西不一样,于是也会有不一样的榜样。
路实:
物质追求,精神追求,这是人两大类的需求。光有物质也不行,光有精神也不行。
精神追求在物质追求之上,但物质追求是精神追求的根基。
人被三大因素束缚:欲望,责任,生存。一个普通的人是很难摆脱这三样东西的。
张建军:
①做自己。②度众生。倾听内心的声音!
绝大多数人能做到①就好了。
路实:
爱本来就是一种正向反馈,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是一种循环渐进的正向提升。
为什么一定要讲的那么虚无缥缈呢?
慕心:
虚无缥缈,比如:浪漫。
终究也是有爱的,能体会就好。
字有益:大愛無差別 小愛分彼此。
慕心:
先把小爱做好吧。
一直做,就成大爱了。
棒棒糖:
科学具备可证伪性,不可被证伪的则是宗教或者神学。而科学实验的结果的真的边界是什么?是可以有效的整顿当下的信息量,即当其不能有效整顿当下的信息量的时候,这个科学理论即破溃,这是这个实验结果的真的边界。
路安:
“不可证伪性”和“不可被证伪”本质上也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拒绝怀疑,或通过各种说辞让人无法验证(迷信、狡辩)
后者是:真实无法被证明是假的。
假设,一个科学结论,它客观上是真实的,那么:同时具备“可证伪性”和“不可被证伪”
至于认知的边界,在这个假设里不需要考虑。
Mr.wang:
连点之间线段最短 上帝七天创世纪 这两者就符合群主说的两种情况。
江大宝:
张建军:观点只是观点既不是你也不是我。
路实:
就是像这种似是而非的,神的语言,真的很飘渺啊[囧]。
我们只是凡人,能否凡人与凡人对话。
寺庙里一般都是扫地僧说这样的话。
大家想想为什么方丈要让他去扫地?
接地气点,不好吗?
江大宝:你喜欢接地气就接地气,他喜欢修仙就修仙,各美其美就好啦。
求同存异的意思是:
关注同,尊重异。
路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即可。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不断接触:不同环境、人、书籍、课程、影视。
并不断问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觉知、对比、反省,找到可实现的,喜欢的方式,走下去。
湧:
你要不加任何评判的全然的去看别人的发言,你才能看到真意……你才能照见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你在这个群里存在的唯一意义……每个人的发言都是一面镜子,他都能照见你的无知……你只想看到自己的道理,而忽视别人讲的,表面的聪明,十足的愚蠢……
路安:
几乎每个人都想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不仅需要深入思考,而且需要一步步培养能力,整合资源去实现
1、首先定位:做怎样的事情更有价值。
我的看法是:做能够解决某个群体问题的事情更有价值,这个群体越大,解决的力度越强,就越有价值。
2、其次落地:培养能力创造价值。
有了目标后,可以拆解障碍,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一个个去解决,每个细分的能力去培养,从而更好的创造价值。
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湧:
你能控制的是自己可以不看或者以什么角度什么高度去看。不要限制人发言和说什么。后者就没有群存在的意义,就像你要把这个世界都只留一个你喜欢的其他都干掉是一个逻辑,那还叫世界吗?那还叫群吗?那还是底层思维吗?……
路和:
如果是八卦群,那就想到什么聊什么,怎么开心怎么聊。 既然是底层思维群,大家都是求真来的。那么就起码把握几个原则,这样才能有效输出,也能有效收获。比如: 1、不跑题——针对群主给的话题聊,有想法讲,没有想法就听,如果想聊别的话题报给群主排队。 2、观点明确——不要答非所问; 3、有理有据——有观点了,最好能给出依据或举例。这样别人更容易理解和辨别。 4、质疑者举证——不同意别人观点,拿出论据或案例来反驳,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5、求同存异——你实在接受不了某人,那么就忽略他,不要对喷。也许对方也接受不了自己呢。都有求存的权力(除非不遵守群规)。
黄俊:超过你认知的回答算不算跑题?观点明确?超出你观点之外的,你能明确吗?阉割最简单了[偷笑]
路实:
偶尔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可以。但如果长期这样聊些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的,甚至养成了绕来绕去的习惯。这种真的不好。
棒棒糖:
不要把你不懂的东西定义为“虚无缥缈”。
路安:
对于不鼓励的发言,尽量不回复,因为:越回复,越壮大。转而去回应自己鼓励的发言方式,或者自己开启一段正向的发言。
你喂养什么,什么就会壮大。
路实:没错,但态度还是要给。
詹闲僧:
路安:
人也都希望:能够开心有热情、能感受到自己生命力的方式过完这一生。
否则冷冰冰的,一潭死水的,就几乎无法感觉到自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于是该怎么做呢?
参考方式:依然是去接触、去感受、去觉知、去对比,这样才能激发自己本能里有热情的,会心动的那一部分,让自己真正的“活”起来。
路和:
相比有价值,现实中还有不少人想过的是随心所欲的一生吧。 如果让大家选,你这辈子想创造更多,还是想享受更多。多半会选后者吧。 不少人的付出不是为了追求意义,追求价值;而是为了得到报酬,然后换取更多自我享受。 还有不少人,就像小草一样,没有明确的想法/目标,随遇而安的平平淡淡的生活一辈子,这样简单的一辈子是不是也挺好?
路安:
是的,同时有一点很多人会忽视:
真正能够获得更多报酬的,能够享用更多东西的,各方面更自由的人,是:创造更多价值和掌握规律的人。
否则:别人凭什么给你那么多回报,世界凭什么把那么多资源倾向于你呢?
所以,这也是比较“残酷”的现实。
Mr.wang:
都对。这就是价值观多元啊。只要不是内在价值观与自己干的事错位就好。
路安:
像小草一样,没有明确目标,随遇而安的人,通常是:没有亲身经历、感知对比过有明确梦想为之奋斗的生活。或者自己的梦想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培养,被现实打击得遍体鳞伤,决定放弃的人。
因为:一旦有了对比,一旦觉得梦想还有希望实现,那么就不会甘心做一根随波逐流的小草。
詹闲僧:
我们创造了很多概念实际上是逃在避真实世界的挑战。
路实:
对,那才是真正的圈圈。那样的东西,人们很喜欢,因为逃避起来真的好简单。而且还极易获得满足感。陷入个人深渊之中。
小的时候看电视,主角抛弃家人,去当和尚。那好像还是一种高尚。为什么要抛弃家人?为什么要独享快乐和亲近?
寺庙就是王道吗?寺庙就是所有人的归宿吗?全世界都去当和尚好了。
曾经小的时候想不通这些。
Mr.wang:
像虚云和弘一那样,也不错。但要发自内心,而不是为高尚或凑热闹亦或躲避啥。
路实:
有些父母管教孩子。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告诉他,我是为你好。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为他好:不是说你打了我,骂了我就是为我好,你要么就说服我,把道理讲通,千万不能这样骂了,打了,然后还说对我。就像群里面的有些人一样,给别人一道狂批,然后说我是为你好。
等孩子长大了,也把父母打一顿,然后告诉他,我是为你好![捂脸]
真正的父母,它会让孩子懂这个道理,会用一些实际行动让她明白这些道理,那是一种有耐心的爱,那才是真爱。而不是暴力的,打是亲,骂是爱。就和群里的一些人一样,只说你不对,不说为什么不对,也不给出答案,这就是流氓。
人生在世,不是负责,而是尽责。负责是被动的 ,尽责任是主动的。
一上来就抛弃一切,追求自己,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
不要当人类当中的癌症。
丛:
在钱、时间、有效信息等资源长期匮乏的状态下,人们会专注于对他们认为的稀缺资源的追逐,而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
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的时候,你对工作和财富积累方面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下降,而长期的资源稀缺会造成“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Mullainathan称之为“带宽(bandwidth)”
联系到吃,我在想,当年我们很穷很饿,在昂首阔步去扫荡美帝的自助餐馆的时候,是没有“带宽”来考虑营养和健康因素的;而在我们进入时间匮乏、过度忙碌的中年,也没有“带宽”会去思考怎么个吃法自己的身体才能长期获益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对于吃什么、吃多少,做出明智的选择,享受每一口,找到美食和健康之间的平衡,找回心灵的平静。
听明白了吗?就是爱吃还要爱动脑子好好吃!要用智慧去引导进食,不能由着自己吃,不要急吼吼。一急会带来两个问题,饥不择食,没有挑好最适合你的菜!二是你吃太快,就过了,就会直达“一胖毁所有”的境界。
断舍离:知识是分别,是烦恼的根源,智慧者通过体悟整体而不执着于知识本身,勤用而不驻,故可身心自在通达逍遥于烦恼河之外。
路实:
每次我浮想联翩的时候,我就要使劲消费,花光自己的零花钱,想象自己好穷,突然我就现实了。
棒棒糖:
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也不能生出智慧,知识只是基于求存的经验的累积,即是局限,而智慧是抛却一切自我认知包括知识局限之后,而生智慧,即用知识观察事物,只能是一步步,一块块的丈量,然后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事物的整体,而这个方式很容易失真,而且很容易在半途迷失掉,而智慧是反过来,直接看到事物的整体及本质,然后围绕整体及本质去理性的行动。这是这二者的本质及其区别。
总结:人各有志,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专注自己的热爱,与志同道合者同行,也为陌路人的努力祝福,静待花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