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投资心得分享之一:投资目标B
前几天看到的投资段子:话说,一个投资经理跟一个普通人讲:”我有一个投资产品,年化30%,投不?”,普通人说:“才30%,一年十倍还差不多,不投!“;投资经理又找到一个千万富翁,说:“我有一个投资产品,年化30%,投不?”,千万富翁说:”才30%,底于50%不投!”; 投资经理又找到一个亿万富翁,说:“我有一个投资产品,年化30%,投不?”,亿万富翁,说:”开玩笑吧!30%这么高,我只要15%,多出的都归你!
这个段子分别表述了三阶层对投资的理解和目标的追求,我们在投资之前首先要考虑投资目标,也就是【你想要的是什么?】,它【合理】吗?
普通人阶层【一般不会考虑投资】,即使考虑投资大多想的是【一夜暴富】!这与资产多少无关,主要是琐事缠身自顾不暇。
中产阶层【大多会考虑投资】,他们的投资目标是进入到更高的阶层,大多喜欢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这个阶层的人比较努力,而且特别重视教育。
而超高净值的富有阶段【全部在投资】,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在现有的阶层,投资目标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个阶层的人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强,能够合理分配时间(我们的时间都差不多,而且是稀缺的,时间是最具价值的投资标的,没有之一)。
这种差别,即是不同阶层对投资的心态和认知,同样也是不同心态和认识造就的不同阶层。(这个无所谓对错、好坏!但是要学投资我们确实需要考虑成功人士的心态和思维)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不是探讨对错,而是要考虑【投资的目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投资之前首先要考虑好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它合理吗?适合我们吗?能实现吗?风险是什么?风险能承受吗?
首先,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一般性投资路径,不包括特殊性。也就是不考虑【一夜暴富】,这个是可能的。当然,对一般人来讲也仅仅存于可能!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其次,从历史经验来看,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需要机会,更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巴菲特的财富也大多是在50岁以后取得的。年纪轻轻登上财富顶端的大多是传奇,老一代企业家投资家(存活来下的,败家的不算!)的经验更具借鉴意义!
第三、当前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投资活动,仍然适用【从林法则】,即【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也就是说纷繁复杂的投资活动,是有其内在【法则和规律】的,这种【法则和规律】即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有点像【薛定谔的猫】,这法则和规律【即死又活】。兵无定式而有式,水无常形而有形,投资亦是如此,需要与时俱进!例如,巴菲特非常重视消费股和金融股而轻视科技股,这是其价值投资理念的体现,但在2016年他确与多年前宣称的不碰科技股相悖,清空了多年重仓的沃尔玛而大举买入了科技股苹果公司。
在投资之前,根据自身条件和诉求,以及一般性规律和常识,确定一个投资目标(愿景),也就是我们投资的【初心】,这个每个人情况不同,条件不同,目标也不同,我们无法给大家建议目标,这个要靠我们自己。
我建议的投资程序是:【1.定目标】->【2.定战略】->【3.战术或路径选择】->【4.计划与实践】->【5.修正与优化】->【登峰造极】(这个有点难度,还是小富即安吧)
也就是说根据我们的条件,平均年化收益率:10%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正常的,15%是我们追求的目标,20%是超额收益,超过20%就是小心了!
老巴在过去50多年(1957-2011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0%,比较激进的索罗斯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34%。而且他们的投资收益是在大资金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的,真乃神人也!
这是老巴历年投资收益表,复合增长率20%,持续50多年,综合回报是非常惊人的。当然,这个投资收益也与社会平收利润率、利率、准备金率、平均资产负债率、汇率等众多因素有关,我们在以后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投资届有个悖论:【大资金、高收益、低风险,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所以我们认为根据我们的条件,在小资金规模的前提下,实现平均年化15%,复合增长率20%是个比较合理的投资目标,当然这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