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
19-6-20
早饭后不长时间,在办公室打扫卫生,听见窗外有人争吵,探头一瞧,有个干零活的公司职工停下手里的扫帚,向着办公楼下车棚里劝解着:都在一个单位干活,好意思么?
争吵的声音激烈且带着火药味。意识到不妙,需要劝解,没多想,快步向门外走去,下楼到一层与二层之间的休息平台,碰见公司一职工正透过休息平台的门窗玻璃向外观看,看到我下楼,随口说:“要打起来了。”
“我这下去看看。”我边走边回应着
经过一层走廊,出门,出公司大门,一眼望见了他们:还在争吵。动手了,其中一人一个趔趄失足跌倒了,很快,爬了起来。那个手持扫帚的员工,并没有走到跟前劝解,只是一个劲地劝解着,不让他们打架。
这时,一个运输砂车的司机风状,快步走了过去,想劝架。我比那个司机慢了几步,走到了离他们两个五六步远的地方,制止。看到其中一人内侧的裤脚都裂开了,说了句:“赶紧回去换条裤子吧。”
见到我们两个人过来劝架,他们两个散开了。其中一人,一边抄起扫帚扫地,一边嘟囔着不甘示弱的话。
一场短暂的吵架,就此结束。谁是谁非?谁赢谁输?不得而知,像是只有当事人能感觉的到。而感觉还是要经过日后验证的,怎么说呢?经过这次吵架,以后两个人的相处,是和谐一点呢?还是疏远一点呢?要经过验证才知道。
……
吵架,日常中不可避免。有人的地方,就有争吵,就如一句古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水深,含义丰富,而吵架就简单多了。
为何争吵呢?
为见解?为利益?为意见不一?为看不惯他人?为给他人设置困难?为破除困难?为打压他人?为冲破打压?为控制他人?为冲破控制?……
吵架是与他人相处、沟通、合作过程的衍生品,可看作交往、合作的阻力。若非有意为之,即是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升级,各掷已见,互不相让,欲战胜对方赢得气势。若是有意为之,则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一种形式或手段,或先发制人,或设法激怒对方,迫使对方应吵。对迫不得已的应架者来说,吵架则是工作的阻力,因为吵架并非他的本意。
如果说欲实现顺利工作的效果是有成本的话,那实现过程中的阻力便是成本之一。应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破除阻力的行为,应架使工作受阻,阻碍顺利工作,即是成本之一。
外出打工或日常工作, 欲达到顺利工作的效果,是要破除阻力的,阻力小了,才能顺利。解决吵架问题,便是需要破除的阻力之一。
但愿少一些这样那样的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