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
高温之后,肆虐的台风接踵而来。李明回到了故乡的小镇,他手里紧握着一张照片,脸上露出莞尔一笑。这个夏天,他们毕业了。他和同学们头戴学位帽,拍摄了诸多照片,照片中大家精心打扮,笑容满面。李明的目光定格在前排右四那个女孩身上,她眉目清秀,身材高挑,白皙的脸庞上点缀着一抹绯红;笑容婉约,似含苞欲放的花朵;那双大眼睛蕴含着挚情,有一种南方少女的风姿,她叫张薇。
四年前,他们从不同城市奔赴这所大学。那时,这所陈旧的校舍正在翻新修缮,校园内遍布诸多坑道。张薇身着一袭洁白的长裙,拉着行李箱,低头紧盯着手机行走在园内,显然她未察觉到脚下的危险,待她如惊弓之鸟般回过神来,行李箱已坠入两米多深的大坑,而她纤细的手腕被身后的男孩紧紧抓住,她像一只白蝴蝶飘浮在半空,张薇猛地回头,紧张地凝视着李明,这个皮肤黝黑,身穿短袖,鼻梁高挺的男孩显得异常镇静。张薇脸蛋泛起红晕,心中暗想:刚入校园,英雄救美的桥段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老天能不能有点新意。李明迅速把她拉起,一个箭步跳入坑道,把她的行李箱稳稳举起,放置在她脚下,张薇朝他手臂瞟了一眼,那结实有力,跳动着的肌肉,彰显着青春的力量与美感。她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正当她准备道谢时,李明从坑道中一跃而起,匆匆跑远了。张薇暗嘲:原以为是段桃花运,没想到自作多情。
缘分是一座通往彼岸的桥,它拥有着神秘的力量。他俩被分到同一个班,不久他们知晓了彼此的名字,交流也日渐频繁,他们时常在图书馆不期而遇,读完同一本泛黄的书籍后,会交流心得,他们的思想如璀璨的星辰相互碰撞,李明开始对张薇投以欣赏的目光。
张薇偶尔去体育馆观看篮球赛,她心底明白,主要奔着李明而去。他球技精湛,常在虚晃对手后,迅速转身上篮得分;他的三分很准,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划过,篮球仿佛装了导航,顺畅地“唰”的一声落入球筐,引得台上迷妹阵阵尖叫,半场结束后,一群小姑娘争先恐后跑去给李明递矿泉水。她们围成一个半圆,抢着和李明合影。张薇默默转身离开,有好几次,李明都捕捉到了她落寞的背影。
有一次,本校和其他大学举行一场友谊赛,李明不慎崴了脚,当他的队友和一群迷妹准备搀扶他时,他朝他们摆摆手,随即朝观众台扫去,他望见了张薇,便向她招手,而后撒娇式地大声呼喊,张薇,你不来扶扶我吗?张薇轻咬着下唇,从站台上走下来,她感觉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张薇将李明拉起来时,满脸通红,他俩在哄笑声、口哨声和嘘声中缓缓离去。那个雨夜,张薇撑着伞前往药店购买了绷带和云南白药喷剂。她细心地为李明包扎胳膊上的擦伤,随即蹲下将云南白药喷在他脚踝处。李明低头看着她,眼神流露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愫。
那个夏天,因为一本书,他们同时钟情于非遗文化,关于中国非遗文化的讨论日益增多,如傣族孔雀舞、高跷、英歌舞、苏州评弹、山东大鼓、剪纸艺术、火壶、打铁花……有一天,张薇感慨道,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就像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一样。李明点头应道,民俗文化需要传承之人,我们这代人面临的选择繁多,反而不知道怎么选了,很难静下心研究相关技艺与知识。张薇说道,我在书架阅览了众多文学作品,明明是中国作家写的,大背景也设定在中国,但似乎根本就不像发生在中国的故事,究其缘由,是近些年模仿了诸多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反倒丢失了老祖宗的精华,我们非遗文化也是同理,不如我们一起学习,把它当作业余爱好也行。为了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他俩常常在图书馆待到夜深;放假时,张薇的闺蜜去逛街,李明的兄弟去打篮球,而他俩依旧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
二
第二年,樱花树开满校园的时候,他们相恋了。他们的爱情如春日的暖阳,温暖明媚;他们携手走过许多地方,在樱花树下,他们许下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李明坐在长椅上,张薇依偎着他的肩膀。李明说道,以后有机会……张薇打断了他的话,让我猜猜,一起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两人相互对视,脸上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在校园的长椅上坐了很久,直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修长。
四年的光阴在秒针的转动里匆匆而逝。毕业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现实也悄悄蒙上一层阴影。他俩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往昔梦想的种子只能埋在心底,等待有朝一日生出新芽。梦想和未来如同两匹奔腾的骏马,从不同方向拉扯着他们。他们通了许久的电话,最终决定先步入社会磨砺自己,至于其他的事,暂且搁置。李明也常听宿舍兄弟提及,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也是李明所忧心的,她家远在冰雪城市哈尔滨,一毕业就要回到那里,回到父母的身旁。而他已应聘了深圳一家大企业,一南一北相隔三千四百五十公里。
分别的时候,李明如梦初醒,他本是个阳光自信的人,此刻眼神里却流露出迷茫。在人潮涌动的火车站,张薇看出了李明的心思。她紧握着李明的手,暂且从离别的伤感中抽离,微笑着轻声说道,无论我们将来走到哪里,都要铭记我们的梦想。李明轻轻把她拥入怀中,他诚恳地说,我会的,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未来。火车缓缓启动,他们隔着玻璃窗挥手道别,驶向各自的人生。
他们比以前更加忙碌,他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视频通话成了他们维系感情的唯一途径。一年后,李明因工作表现出色,业绩突出,晋升为销售经理,但也常常陪客户喝酒到深夜,好几次,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回家,趴在马桶上疯狂呕吐。他想打电话给张薇,向她倾诉,可看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终于没有按下通话键。
张薇在北方一家公司担任文职,每日埋头于大批文件和PPT制作中。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话题越来越少。这年换季时,张薇感冒了,持续发了几天高烧。恰在此时,李明忙于一家大客户的合同。张薇打来电话无人接听,等到下午,李明回电时,张薇终于爆发了,她委屈地说道,你根本就不在乎我,你只在乎自己的工作。她还想说分手,但话到嘴边咽了回去。李明近期工作压力大,情绪也有些失控,他回道,我不努力工作,我们还谈什么未来。他们的对话在充满指责和误解中散场,那晚,他们都失眠了,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次日,李明察觉到了异样,他想起大学时,张薇每个月总有几日情绪波动较大,他恍然大悟,在网上搜索了大量信息,逐条筛选发送过去: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去散步,心理压力不能太大,一定要改善情绪状态;燕麦、豆类、香蕉、红糖水可以缓解痛经。
两分钟后他收到张薇的回信:痛你大爷,我是感冒了,被你这么一闹,鼻涕都笑出来了。李明一拍脑门,才知道闹了个笑话。
当他们在视频通话时,两人又和好如初,李明模仿着医生口吻说道,多喝热水,多喝热水。他们敞开心扉谈论起自己的工作,都表示对当下工作并不满意。一阵沉默后,张薇说道,你还记得我们大学时的梦想吗?李明答道,当然记得,我们说要一起传播传统文化。张薇兴奋地说,那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呢?
三
往昔的梦想重新燃起,心中的种子正在萌芽。他们开始在网上搜索,寻找能够学习传统文化的去处,张薇展现出北方女孩的豪气,她说,生命就应当像火焰一样燃烧,即使将来会凋零,可它至少燃烧过啊,我要学习打铁花。李明说,打铁花很危险,少有女学徒,一千六百度的铁水可不是闹着玩的。张薇说,我不怕。最终,他们在网上找到了山东的王师傅,这是一位在传统文化领域造诣很深的老师傅。两个行动力极强的年轻人果断辞去工作,一个南上,一个北下。他们满怀期待,对未来更加笃定。
两年过去了,他们在深圳东站分别,在威海北站重逢,他们热烈相拥,这一天,他们来到了威海。他们望见一望无际的海岸线,海天一色;他们目睹了壮观的海崖,礁石嶙峋;他们品尝了海鲜和烧烤,对威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赞不绝口。
次日,天刚破晓,他们拉着行李箱直奔王师傅家,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空气清新宜人,偶尔能听见几声鸡鸣鸟叫,他们依照网上的地址摸索前行,确认门牌号后,他们看到一个有点秃头的老人弯着腰走出来,老人也瞧见了他俩,还不等李明和张薇开口,老师傅便打开院子大门,欣喜地说道,你是李明,你是张薇对吧?他俩纷纷点头,老人主动帮张薇提行李箱。李明问道,您就是王师傅?王师傅说,别叫我王师傅,大家都叫我老王。你们还没吃早餐吧?两人略显尴尬地摸了摸头。
进了里屋,他们看见一胖一瘦两个人正围着八仙桌吃面,那胖子不停地从瘦子碗里挑面,责备地说道,给我挑一点,你又吃不完,每天都剩,师母起这么早做早餐容易吗?边说边咯咯地笑,李明首先想到的就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看见王师傅带陌生人走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王师傅介绍道,他叫李明,她叫张薇,来咱们这想学习打铁花。胖子说,那就是师弟和师妹了。王师傅说,别乱说,人家只是来观摩一下。然后王师傅指着瘦子说,这是我大徒弟廖刚,负责火壶表演;指着胖子说,这是我二徒弟祝升,负责打铁花表演。他们跟了我也有三年了,已经出师了。李明和张薇赶忙说道,廖师傅好,祝师傅好。
安排就座后,王师傅朝屋外的偏房喊道,老婆子,面准备好了吗?一个身着花袄的老妇人走进屋,她端着一大碗面,热情地说道,早就准备好了,张薇赶忙上前帮忙端碗,李明也站起身叫了声阿姨好。张薇看了一眼李明,忙叫了声师母好。他们吃面时,王师傅说,你们千里迢迢赶过来,足以说明你们热爱,可这是个苦手艺,先别着急做决定,今晚村里有场表演,你们先瞧瞧再说。两人本想着拜师,听王师傅这么说,只好点头应允。
到了夜晚,王师傅带着他们将道具搬上一辆白色的四轮车——熔炉和燃料,生铁,风箱和鼓风机,柳木棒,防护道具,坩埚……李明和张薇也主动参与其中,李明力气颇大,干活也十分卖力,老妇人不时拿来毛巾为他擦汗,张薇看在眼里,知道这家人都十分善良。夜幕低垂,繁星点点,在月光的映照下,这个村庄格外宁静,他们开始布置场地,李明和张薇不知如何着手,只好给廖刚和祝升打下手。村里的人逐渐聚拢过来,张薇知道,这份宁静即将被一场壮观的表演打破,那便是打铁花。但她未曾料到准备工作竟要如此之久,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观赏这种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
随着一声响亮的锣鼓,在村民的欢呼声中,祝升光着膀子跑进花棚,他将滚烫的铁水击向空中,铁水在空中瞬间绽放,化作无数璀璨的花火,照亮了整个村庄。台下的人欢呼鼓掌,此时王师傅放起音乐,音乐声刚起,廖师傅戴上黑色的面罩,挂上披风,戴上斗笠,像一个武林高手,他将火壶高高举起,而后迅速旋转,火焰随着两端如灯笼一样的火壶旋转舞动,形成了一条火龙,直冲云霄。李明和张薇忍不住惊叹、拍手,他们目光交汇,那一刻,他们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那份纯真的爱情在心底重新点燃。
夜间下起了小雨,人群渐渐散去,他们迅速收拾好道具。吃完晚饭后,廖刚和祝升都回家去了。王师傅将他俩叫了过来,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也看到了,廖刚和祝升身上、脸上都有伤疤,那都是铁水烫的,我是怕你们这些年轻娃娃吃不了这个苦。王师傅老婆站在一旁温和地说道,我看他俩挺好的。王师傅白了一眼老妇人接着说,这表演你们也看了,你们怎么想呢?李明和张薇眼神交流后,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要拜您为师,请王师傅教我们。
王师傅来回踱步,突然大声说,好,那就拜师。谈起打铁花这个技艺,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以前我们这拜师有诸多规矩,如今新时代了,你们就磕个头,敬个茶就好。听王师傅这么说,老妇人赶忙去准备茶水。他俩跪下来向王师傅叩拜,王师傅赶忙上前扶起,随即他俩开始敬茶,名为“改口茶”,标志师徒关系的确立。李明双手端起茶杯递到师傅面前,王师傅轻抿一口放下;张薇也双手奉上茶,王师傅同样轻抿一口放下。他俩叫了一声师傅,王师傅高兴地应了一声;而后他俩转身看向老妇人叫了声师母,老妇人也高兴地应了一声。张薇突然说道,等一下。她转身打开自己密码箱,从里面拿出两瓶飞天茅台对师傅说,师傅,我们都是北方人,北方人哪能光敬茶,我敬您酒,王师傅眼睛都直了,连说了三个好,抱着茅台像抱着自己孩子向里屋走去,身后传出一连串笑声。师母有些羞愧地说,你们师傅哪儿都好,就是嗜酒如命,一辈子改不掉。
次日,廖刚和祝升没有前来,李明询问师傅他们去哪儿了?王师傅说,他们平时在县城做散活,有表演的时候才会过来,这个行当难以维持生计,愿意用心钻研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是出于热爱,为爱发光。两人点了点头。师傅接着说,李明,你要学习火壶吗?李明说,是的。师傅指着院外溪水边一条独木桥说,拿一根竹竿端平来回走一千次,等身子丝毫不晃动了,再倒着走一千次,这个星期你就做这一件事。李明摸了摸脑袋问,学火壶做这个有什么用。张薇说,傻子,师傅这是锻炼你的平衡能力呢。
王师傅看看这个聪慧的姑娘,脸上堆满了笑容。李明拿着竹竿走后,王师傅对张薇说,搭建花棚,布置装饰,熔化铁汁这些后续的事情一样样来,我先教你挑选柳木棒。王师傅把张薇带到河对岸的小山坡上,教她识别优质的柳木,他毫无保留地给张薇讲了木材种类、生长条件、成熟度、干燥程度、木材纹理、颜色和光泽、耐水性和耐腐蚀性;他告知张薇,优质的柳木棒应具有清晰、均匀的纹理,没有明显的节疤和裂纹,这有助于保证柳木棒的强度和耐用性。干燥不当的木材容易开裂或变形,过嫩或过老的木材可能影响柳木棒的使用性能。张薇没想到小小的选材竟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她在心底对师傅的博学越发敬佩。
四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他们勤学苦练,技艺日增。但王师傅仍未让他们登台表演,他们渴望登台,却又不得不听从师傅安排。眼瞅着中国的春节将近,威海已经下过一场雪了。张薇对李明说,我听说下雪后烟墩角的天鹅湖,有成千上万只天鹅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壮观极了。李明陷入沉默,静静地眺望远方。张薇也不再言语,她也有自己的烦恼,她的父母始终不同意她与李明的恋情,无论她在父母面前如何夸赞李明,她母亲总念叨,三千多公里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不是诗和远方。但张薇也有自己的思量,她觉得先把眼下的事做好最重要,那便是掌握打铁花这门技艺。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说不定哪天就能走到台前,到时候,自己得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行。
果真如张薇料想的那样,没过多久,在威海下第二场雪的时候,事情迎来转机。这天,师傅将他俩叫过来说道,老支书刚过来讲,省台记者要来拍摄打铁花和火壶表演。让我们打起精神,好好配合,你俩还是给两个师兄打下手。听到师傅的话,李明嘟起嘴说道,师傅,我们也想表演。师傅决然地说了两个字:不行。师母走过来说道,老头子,我瞧他们练习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上场吧。师傅气恼地指着老伴儿的脸骂道,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真出了事后果谁来承担?说完一甩衣袖,出门抽烟去了。师母瞧了瞧李明和张薇,劝道,你们也别埋怨师傅,以前祝升练了半年了才让上场,当时人多紧张,还是出了岔子,被铁水烫伤了,至今留着疤,你个女娃娃要是留了疤,没人愿意娶你可咋办?李明赶忙说道,我愿意。师母乐呵呵说道,谁问你了,你倒会抢答了。这时,屋内传出一阵笑声。太阳快落山时,廖刚和祝升也匆匆赶来,师傅叮嘱他们打起精神,此次省电视台可能会进行直播,并告诫他们一定不能出差错。
夜幕降临,村口的广场上,一座巨大的熔炉已经点燃,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李明和张薇穿着防护服,不停忙碌着,他们将一块块生铁投入炉中,随着鼓风机的轰鸣,火焰越烧越旺,铁块在高温下逐渐熔化,变成滚烫的铁水。廖刚和祝升则忙着搭建花棚,这时,张薇走过去与两位师兄热络地攀谈起来,他们相谈甚欢,交头接耳,显得极为神秘。李明朝公路望去,一辆越野车停在对面,下来四五个人,他们扛着摄影机朝这边走过来,人群也越聚越多。夜更深了,广场中央,一座花棚已经搭建完毕,八角形的棚顶上铺满新鲜的柳枝,柳枝上绑满了烟花和鞭炮。花棚中央,一根老杆高高竖起,一群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王师傅走了过来,他说,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李明和张薇高声回道,准备好了。师傅转头问廖刚和祝升,你们呢?只见两人捂着肚子说道,师傅,我们吃坏肚子了。师傅的神情顿时紧张起来,不等师傅开口,两人捂着肚子向村里跑去,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中……
时间一点点流逝,一个身着黑色西装的男人走过来说道,王师傅,怎么还不开始,我们摄影师还有别的行程,麻烦您快些。王师傅尴尬地说,马上,马上。王师傅一遍遍拨打两人电话,电话通了,但没人接。张薇走过来说,师傅,让我们上吧。王师傅还是摇摇头,他从车上拿来防护服,准备亲自上阵。师母突然握着他的手说道,老头子,让年轻人上吧。你年轻时不也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她摸摸他胳膊上的伤疤,接着说道,即使受伤,也绝不认输。王师傅突然眼圈泛红,过了片刻,他大声喝道:李明,张薇,开炉。
终于,随着响亮的锣鼓声,打铁花表演正式开始。王师傅将熔化的铁水舀入坩埚,然后和李明迅速抬到花棚下。张薇手持柳木棒站在花棚一侧,她眼神坚定。在观众的欢呼声和摄影机的镜头下,张薇将柳木棒插入坩埚,舀起一大勺滚烫的铁水,她轻盈地跑到花棚中央,然后用力地击向空中……
一打政通人和,铁花献瑞。
二打天降百福,神州同乐。
三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打平安康健,福寿延年。
五打前程似锦,龙腾九天。
六打一顺百顺,万事如意。
七打财源滚滚,金玉满堂。
八打吉星高照,天地同辉。
九打日月长明,华夏昌盛。
十打天下大同,国泰民安。
这一刻,火花四溅,如同盛开的繁花,照亮了整个广场和夜空,也映亮了人们的脸。火花落在柳枝上,点燃了绑在上面的鞭炮,花棚瞬间变成一个巨大的烟花筒,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张薇一次次穿梭在花棚下,她将铁花打得越来越高,铁花与烟花交相辉映。观众们被这壮观的景象深深吸引,他们欢呼、惊叹,纷纷用手机记录下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随着音乐逐渐激昂,李明登场,他学着大师兄的模样,穿上披风和斗笠,他没有戴口罩,他渴望观众们记住他。他不停地抖动着火壶,火焰迅速在他身旁升腾,而后他将火壶高高举起,身体旋转,火焰缠绕他舞动起来。接着,李明创造性地来一个侧踢,一个后空翻。他时而将壶抛向空中,时而用脚踢起,时而又用头顶住,每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他将武术和火壶完美融合,空中形成了一条火凤凰,观众惊呼:凤凰涅槃。王师傅先是心头一紧,然后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小声对老伴儿嘀咕,咱们老了,后生可畏啊。
五
远在哈尔滨的张薇父母也在手机上观看女儿表演,老两口激动地热泪盈眶。当然,他们也看到了女儿口中的李明——这个黝黑的小伙子。
表演结束后,周遭的掌声和欢呼渐渐远去,他俩丢下手中的道具,紧紧相拥,准备收场的摄影机即刻捕捉到这珍贵的画面。他俩知道,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师傅用力咳了两声,轻声说道,差不多行了,这大街上呢!张薇羞怯地低下头。正在此时,她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过来的。
你个吃里扒外的死丫头,你爸珍藏十几年的四瓶茅台,全被你偷走了,女大不中留啊!
妈,这事回去再跟您说。
妈妈的语气缓和下来:那你什么时候回哈尔滨啊,爸妈想你了。
张薇眼圈红了,哽咽着说,妈,我得问问师傅。
你爸身体不好,早点回家看看他。天冷了,多喝热水。对了,春节咱家准备去冰雪大世界,你问问那个黑小子,有没有时间,带他来涨涨见识。
挂完电话,张薇欣喜地扑进李明怀里,喊道,我妈同意了,我妈同意了。李明摸摸脑袋,憨憨地笑了,师傅和师母站在一旁,也跟着笑了起来。
王师傅突然说,你妈妈电话说四瓶茅台,你给了我两瓶,还有……张薇瞬间把头埋下,眼珠向上转动,瞟向王师傅。
王师傅指着张薇说道,你个鬼丫头,真是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