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R 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对原文片段的理解
1. 感受来自我们内心的需要和期待。
2.听到不中听的话就好比受到批评指责或攻击,应对攻击,不闪不避自甘受罚会伤痕累累;觉得有理奋起反击却往往两败俱伤;避其锋芒保全自己,虽无伤却因为受到攻击而委屈;以柔克刚,化干戈为玉帛,则皆大欢喜。应对的心态决定了我们应对的方式,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感受。皆大欢喜是最好的结局,但前提是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包容。
3.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两者的关系,从而明白自己的感受来自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正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可以理解他人需求与期待,而不需要通过去指责他人去获取。
A1
想起来这样的片段
孩子说:“妈妈我们一点都不喜欢你和爸爸开绘本馆,都没人陪我们玩了”
当第一次听到孩子这样说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很诧异,以前不开馆只是上班,下班后就陪着他们兄弟俩,他这么一说我也会觉得陪他们少了,每天从早到晚太忙了,内心会有一些自责(第一种)
当孩子第二次说的时候,我就反驳了他:“爸爸妈妈开绘本馆,还不是为了你和你弟弟,不挣钱,你吃什么喝什么,交什么学费”很明显发现孩子很不高兴,甚至哭了,说完以后我也后悔,这样跟孩子说话,看他难过,我也很难过(第二种)
后来我就少在孩子面前提绘本馆里的事,避难他们对我们所做事情的不喜欢,同时我也在想开绘本馆的初衷不就是因为他们吗?!现在反倒弄的孩子也不喜欢我们的绘本馆,怎么感觉这么不好呢,孩子们不能理解,自己也挺委屈的(第三种)
再后来我想通了一件事情,孩子在他们这个年龄,不是需要吃多好,穿多好,他们的爸爸妈妈有多好的工作,而是陪伴,父母给予他们的陪伴,后来我就跟孩子们说了:“爸爸妈妈白天的时候在馆里努力工作,你们在学校好好学习,放学回家以后,爸爸妈妈陪你们讲故事,做游戏,你们想玩什么,爸爸妈妈陪你们”孩子很明显特别的高兴,我们也很高兴,这样去做了,孩子也不再埋怨我们,我心里也不再纠结这个事情,皆大欢喜(第四种)
A2
这样的事情会有很多,经常在身边发生,看到员工做的事情不和我的心意、父母批评、和老公顶嘴、和同事不和等等
我现在想想最后能够解决这些事情,并且解决的很好的方案都是心态在变,我要去想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对我现在的态度是因为什么,我会试着去理解,去想,等我想通了,知道他们的起因,我再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取得对方的认同
但是这是一个需要锻炼自己心态的过程,时时磨练
我也会冲动,也会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件事情,反驳,自我沉闷都会带给自己的负能量
现在我更加明白这个道理,再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时,我会先选择沉默,想一想为什么,然后再去给出合理的答案
我也会尽力不给别人造成这样的困扰,不轻易去指责对方,遇到事情去看他的需求,他的起因,再来解决问题,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