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溢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的第四十篇文章中提到“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的话要少,提示要少,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要足够多;教师备课时课件资料要少,灌输的知识要少,学生课堂参与要多,发言面要广,教学过程要多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王绪溢博士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还原生本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做的是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作为教师我们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了多少东西,而是他思考了什么?一节高效的课堂应该是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力的课堂。要调动学生的思考力,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厚积薄发。
然而少了就是简单,简单就可随便,随便就不需要精心备课,不组织课堂教学了吗?答案并不是这样的,简是智慧,简是万马奔腾前的那道闸。教师如何把好那道智慧的闸门,让课堂闪烁灵动的火花。我觉得需要做好这三个方面:
一、需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方知哪些方面的问题设计看似无却是泉眼,一锤到底能让学生的思泉喷涌不断,“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一节高效的课堂应是人人参与的,学生的思维应该可视的,多种思维碰撞,多种结果呈现,从无到有,从慢到快。
二、要吃透学生。吃透学生,了解学情,真正明白学生需要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TBL的课堂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通过反馈器的使用生成数据,每一组数据都体现出不同学生的思考。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的过程,是智慧与探究统一的过程,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思考,看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实现有效性。
三、要与时代融合,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018年4月13日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提升教育素养,倡导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架点燃学生智慧。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大数据时代,技术的便捷性有助于教学的广度、深度、横向、纵向的融合性发展。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