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和我说过:你此时看一棵树,和多年以后再回过头看这棵树,你的理解和感受会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高考已经结束了,此时的学生一定忍不住正在查正确答案进行估分。
群里朋友发来一道语文阅读题,调侃着滑稽的答案,让我们都做一做,重温一下当年考试的感觉,看看自己告别高考多年,还会不会做题。
我回了一句:我已经做不了语文阅读题了,此时我心中的答案早已不是评分标准中的正确答案。
是的,随着不断地经历,对生活认知的不断改变,我的思维方式已经转变了很多。此时再做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恐怕会读出很多以前读不出的感受。
就像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背诵了课文,也记下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始终不能真正明白朱自清的本意。但是今天我再读这一篇《背影》,我会哭出眼泪。因为此时我读的并不只是朱自清的感受,还有很多我自己的感悟。
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因为他们不只是读到作者的故事,也读出了自己的故事。所以今天,再让我们去做阅读理解,还能写出正确答案吗。如果我写出了不同的感受写出了不同的答案,你又真的能判断我是错的吗。
所以我一直觉得,试卷中的答案都太过死板,或许那只是阅卷老师根据他的理解,读出的感受而已,可能都不是作者的本意。但是他们却拿来一份标准答案,判断着所有的人。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考试中考过这样一道题,请为小草写出一条标语,以告诫大家不要践踏草坪。我当时写出的答案是“小草青青,我也有生命”,但是我没有得分,我去问老师原因,老师说标准答案里面要求体现出“踩踏”两个字,所以不能得分。我哭笑不得,心想着,告诉别人“我也有生命”,不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来踩我吗。
我小学四年级时,那时候刚刚开始学习未知数,数学老师说,x+x=2x,同一个未知数相加是有意义的,但是x+y是没有意义的。我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在课上举手问老师,为什么同一个未知数可以相加,不同未知数相加就没有意义,我觉得它同样有意义。老师苦笑道,那你说有什么意义。我说,x和y都代表不同的未知数,他们相加的结果就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可是后来我上了高中才懂,不仅x+y是有意义的,x+y+z都可以。
海清和黄磊主演的电视《小别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的女儿在补习英语时请了一个在外国长大的华侨作为家教。她们在做英语中的阅读理解时,其中有一道题的选项不太确定,这个家教还特意给美国的老师打电话询问,老师说答案A和B都对,结果正确答案居然是C,多么可笑的阅读理解。
我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应试教育中,这种固定思维已经深入骨髓了。
可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不断地在接受着每个老师,对我们的灌输,他们说的就全是对的,标准答案就是不容置疑的。可是有多少孩子心中,有着不同的想法,都被浇灭了。
其实,我们本不该对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过多的批评,我们的教育已经越来越进步了,已经越来越重视人素质的全面培养了。如果要接受所有孩子心中的不同答案,而否定掉标准答案的话,那要给试卷评出一个准确的分数,也非常困难。我们只能保证一个大的方向,而暂时忽略掉孩子心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当每个人毕业后,不再死啃书本上的知识,每个人不断地经历与成长,他们必然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认知,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不过我仍然很庆幸,我以前拥有的那些想象力还没有全部被扼杀,我现在还依然保持着丰富的想象力,依然可以写出很多很多的故事,讲给人们听。
就像对待生活也是一样,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能够束缚住我们所有人。此时,我们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给自己打分了。
当我们可以开始自由地翱翔在这片天空之中,是酸甜,还是苦辣,我们心中,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