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觉失意时,愿君读读欧阳修(上)

文/麦大人

01

北宋一朝,历代君王都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其直接影响是大宋文化空前繁荣,宋词成为继唐诗之后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当然,不重视武力的后果也很严重。大宋军队废弛,社会积贫积弱,一直处于强敌的环视之下,经常被一些不安分的邻居西夏、契丹、金国等欺负。

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这时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朝中重臣范仲淹发起了改革,裁减臃肿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历新政”。

但自古以来,改革这件事风险极大,因为它会危及既得利益者,而人都有损失憎恶的天性,自然不希望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比如清末的“戊戌变法”,代价何其惨烈,百日维新被反对派残酷镇压,六君子横尸街头。

故有勇气站出来改革的人,值得所有人膜拜。

范仲淹的这次革新运动,也有不少小伙伴在旁边吆喝助威,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同学,他积极推行新法,成为范仲淹的得力助手。

在以吕夷简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反扑下,同历史上的N次改革一样,庆历新政还处于襁褓之中,就被无情地扼杀了。

革新派一干人等全部被贬出京城,欧阳同学也不例外,他被降职为滁州太守。这时,8岁的女儿不幸夭折,中年丧女,人生之大不幸也。

欧阳修悲痛欲绝,我们不知道他是怎样度过这段晦暗时光的。

不久,他就化悲痛为力量,恢复一贯作风,他有自己的为官理念——“不扰民”。简化办事程序,精简办公人员,总之一个字“简”。

滁州在他的治理下,变得井井有条,老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欧阳大人在公务之余,常到滁州城外的琅琊山赏玩。在这里他结识了山上的主持智仙和尚,两人结为知音,经常一起弹琴对弈。

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请欧阳大人命名并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

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从此,欧阳太守经常在这里办公,闲暇之余就跟朋友一起喝酒、吟诗、填词、爬山。喝多了玩累了就在山上呼呼大睡,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好不逍遥快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失意之人恒河沙数,活得如欧阳修这般痛快、洒脱、飘逸、从容的没有几个。

02

公元1007年,欧阳修出生在四川绵阳,父亲欧阳观担任这里的一个小吏。老先生已56岁,老来得子,因此对儿子寄予很高期望。

小修三岁时,老爸就因病去世。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带着他去投奔湖北随州的叔叔,但叔叔家境也很清贫。

好在母亲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她有毅力、有见识,从小就教小修做人的道理,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随波逐流。

眼看到了上学年龄,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纸笔,于是老妈只能用芦苇杆在沙地上教小修练字,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小修同学自幼聪慧,很喜欢读书,常常过目成诵。

画荻教子

十岁那年,他到附近一个李姓人家去借书,无意中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日以继夜地读。

宋初流行辞藻华丽、空洞无物的骈体文,而韩愈的文章清新脱俗,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文风,不禁感叹,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以后我的文章能像这样就心满意足了。

长大后,小修到首都汴京参加科举考试。他运气出奇的好,连中三元——监元、解元和省元,都得第一名。

他觉得,自己在殿试中肯定也能夺魁,就提前特意做了一身新衣裳。不料被一个叫王拱辰(李清照外公)的同学穿了,还得意的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感觉好神奇的一件事,但真实原因是,小修同学的主考官晏殊老师认为,年轻人太顺利易锋芒毕露,要“挫其锐气”,结果给了他第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这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好成绩,多少读书人一辈子梦寐以求也未必如愿。

当他23时,已是文学界名噪一时的人物了。母亲为他的才学而感到高兴,叔叔也说家族振兴的希望就落到小修身上了。

少年成名,预示着大好的前程在等着小修同学。

03

古人有四大喜事,其中两个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一考官胥偃很欣赏小修的才华,就这样他娶了胥家女儿。

之后,朝廷给他安排工作,地点是繁华大都会洛阳,他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在那里遇到了他一生的伯乐钱惟演,这是一位极其开明的上司,他非常看好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几乎把他们给“贡”起来了。

他们真的是游山玩水去了,上司不但帮他们挡了工作琐事,还公然支持他们寄情山水。给他们提供好的厨子烧饭做菜,派气质出众的歌女给他们唱歌助兴。

用他的话说就是:

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我敢说天底下没有几个像他这样的老板,世人无不眼红欧阳修的好福气。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好老板钱惟演,他的这一举动“富养”了几个小文人,却让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为宋代的文化繁荣,立下不朽之功。

这段时间,是欧阳修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他的诗文里也留下了很多有关洛阳的美好回忆。然而世间好花不常开,美景不常在。随着钱惟演政治失势,被调离洛阳,他们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欧阳修亲自送别,心生感慨,欲语泪先流,填词一首《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人生聚散本就无常,去时终须去,半点留不得。未来会怎样,恐怕谁都无从知晓。

就在这时,他收到家书,夫人胥氏因难产而死,年仅17岁。

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娇妻,两人还没来得及好好相处,就已阴阳两隔,欧阳修伤心欲绝。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如今,上司调离,妻子死去,朋友别离,自己也将离开洛阳回京上任。一时间情不自已,名垂千古的《玉楼春》悲愤而出: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是一首真情流露的悲情离歌,读起来让人肝肠寸断,呜咽不止。

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这首词给予了“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的高度评价。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