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一次温习了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课程,很想跟大家去分享一些正面的管教方法。不过正面管教实在博大精深,限于时间和篇幅,本期只讲一个最基本的工具——鼓励。
我们都知道,人们在感受好的时候更容易有好的行为,孩子同样是这样(Children feel better,do better)。
因此让孩子有好的状态和感受,比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甚至棍棒相加实在要高明得多。前者让孩子积极自愿地表现好,后者则很容易会让孩子跟家长对抗,“被迫”表现良好。
那么如何让孩子有好的感受呢?最常见的就是赞美和鼓励了。
现实中有一些家长分不清楚“什么是赞美?什么是鼓励?”不少家长更是不知道这两种方法对孩子教育的结果。
赞美和鼓励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看下面几个例子。
▋ 宝宝考试获得很好的成绩,有的妈妈会说“你真棒啊,每门课都获得了优秀”,这是赞美。还有的家长会说“你学习一直很努力,这是你应得的”,这是鼓励。
▋ 宝宝把自己的玩具汽车分享给了正在哭的小朋友,你可能会说“宝宝你真棒,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是赞美。如果你说“你把玩具分享给了正在哭的小弟弟,他好像没那么难受了”,这是鼓励。
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当你听到赞美时,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出什么决定?或者如何回答赞美你的人呢?当你听到鼓励时,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又会对鼓励你的人说什么呢?
我们来总结一下鼓励与赞美之间的区别。鼓励认可行为本身和努力过程;赞美认可行为者本身。
鼓励更多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激发孩子对于自己取得好的成绩的思考,或者激发孩子对自己当下好的行为的成就感;而赞美更多的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主要表达的是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或结果时父母的感受。
谁都喜欢被赞美,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但我们建议鼓励要多于赞美。 赞美就像是糖果,而鼓励才是主食。
如果我们给孩子太多赞美的“糖果”,孩子就容易“上瘾”。经常被赞美的孩子,更容易依赖外在奖励做事,很难建立起内在的驱动力,因为赞美表达的是家长的感受,容易让孩子好的行为变成取悦家长进而获得奖励。
而鼓励激发的是孩子内在的驱动力,因为鼓励肯定的是孩子的行为本身,以及孩子努力的过程,帮助孩子感受到对自己的信心,从当下好的行为中获取快乐和幸福感,进而强化好的表现。
吃太多赞美的“糖果”会让孩子“蛀牙”——赞美容易让孩子害怕失败,因为没有好的结果是无法获得赞美的。 而多吃鼓励的“主食”则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价值而不是只看结果,因此更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
好了,我们再次重申一下,不是说不能赞美孩子(在这里赞美跟表扬是一个意思),而是建议家长更多地去鼓励孩子。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使用“鼓励”这个正面管教工具,并不会让孩子变得完美,也不会让我们变得完美。
鼓励只是为我们提供过了一个更好的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当我们遇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尝试用鼓励来帮助自己学习成长,并帮助孩子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