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生活中,给孩子建议的时候,往往家长倾向于采用的方式就是“直接干预”。直截了当的对孩子说“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因为父母觉得自己的经验一定是对的,孩子只要照做就可以了。但残酷的事实却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就像孩子走在父母曾经走过的一条大路上,父母知道前面有一个大坑,父母当然直接提示孩子,你要绕一下,但孩子仍然按自己的想法直走,因为孩子并不知道有一个坑,最后孩子也掉到了坑里,当他灰头土脸的爬出来的时候,才想起父母曾经的提示。我们的成长过程不也如此吗?
在这种时候,有一个沟通工具叫做“许可”。也就是说现征得孩子的同意,再提意见,这样成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难道给孩子指导还需要这么麻烦吗?
事实上,请求许可的心理因素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首先,请求许可的过程有助于建立孩子的信任和信心,尊重个人的敏感性,聚焦孩子的注意力,并且防止误会的产生。其次,通过提出请求许可,把主动权传递给孩子。
如何请求许可?(相关句式)
1.关于你刚才说的我能做补充吗?
2.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下如何?
3.我能问你……?
4.如果我告诉你我所听到的,会有帮助吗?
5.我能提个建议吗?
6.我们需要怎样的允许来进行这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