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题记:生日,邀几个好友,小酌几杯后,思绪奔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在陋室叹:今年六十岁,感慨颇多!
古人云:一立德,二立业,三立说,为之三不朽也。如何追求不朽?现代有人讲:人活三个30年。头30年从不懂事到懂事,尔后是“立业”。从30岁到60 岁,负担和责任加重了,在“立业”同时“立德”。而这个德,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同事、对社会、对国家负起责任的“大德”。到60岁以后,人对一切都“无奈”了,想留下点什么,所以挣扎着疲惫之躯,写点文字告诫后人,这就是“立言”。这“三立”就是人生的历程,而60岁就是三段式的最后一个起点!
还有人把人生划为5段式:人生百年,仅5个二十年而己。 第一个二十年,求学为主; 第二个二十年,事业为主;第三个二十年是人生最为忙碌而艰难的时期,单位、家庭、老人、子女、社会、工作无不需要兼顾。 第四个二十年应该是无忧无虑,安享晚年的黄金时代。60一80岁,是人生第四个二十年,也是人生黄金时代。是任何年龄段无法相比的。60岁,又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崭新起点。
中国的孔圣人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0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这应是60岁的一个显著标志。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讲: 十岁被开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追求睿智呢?他只点到50岁,可以猜想,60岁后会迎来充分理智的一天。这为60岁以后的生活留下无限悬念。
有些人认为: 60岁以后,再也用不着头悬樑椎刺骨,熬红双眼,为了通过高考那座独木桥;再也不用似伍子胥一夜愁白头,为了那可怜可悲的晋升晋级;再也不用为伊消得人憔悴;再也不用怀抱冰火,心中煎熬;再也不怕利与义的冲突,灵与肉的相搏,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于是,不少人设计60岁以后生活:主张“立言”的人不失文人情怀,但你告诫后人的话,也得有人听啊!年轻人喜欢小鲜肉,你"老么咔哧眼"的,能充当男神?不过“立言”也可以用行动表现,比如你培养好家风,比如你培育第三代,可享受天伦之乐。身处“黄金时代”的人用网络文章把前景描绘的十分诱人!十分的诗情画意!一杯龙井独坐黄昏后,漫步泉边听大自然的合奏;深秋的田野幻想水墨丹青《墨荷图》;看大江东去的恬静与安然。完全是自由之乐!但别忘了条件,必须建立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必须健康!
我们看到有这样的感慨:一直行走在路上。途中有许多辛苦,许多坎坷。但一路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情趣的,是值得我们且行且珍惜。何况,除了这条路,也没有别的目的地。一路上有许多同路的亲人、朋友走得似乎着急了些,使还在行走的人或多或少有些伤感和不舍。那么感慨完后,我们还是应平和心态,充满理智的各有所言,各有所乐!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诗歌《走进六十岁》吟诵到:六十岁就是欢乐的高贵启程 ,能走多远就走向多远!
2017年3月12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