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菜场买菜,一个菜场,有多个摊位,每个摊位卖的菜大同小异,价格也相差无几。这个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某个摊位卖菜的老板,我或许会思考:这么大菜市场,怎么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并长期买我的菜呢?由于我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自然将这个问题和工作联系起来,将这个问题等价到运营上,就是:这么多同类APP,怎么可以让更多的用户愿意并长期使用我的APP呢?下面我就在卖菜的角度谈谈自己对于运营产品的看法。
一、引流和拉新
对于来菜市场的每一个人,目的都是买菜,都是我的潜在顾客,那我第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将来菜场的人吸引到我的摊位前。最基本的是保证我的菜品齐全,达到顾客期望的质量水平。我可以在摊位弄得干净整洁一些,在普遍混乱的菜市场,这一点一定能为我吸引不少顾客。或者,我再时不时吆喝几声,引起那些不想走到我摊位的人的注意。我还可以雇个漂亮的小姑娘来帮我卖菜,年轻貌美一定比沧桑大妈更能吸引顾客。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办法,总而言之,卖菜第一步就是将目标顾客吸引过来。
在运营上,这个过程叫拉新。在拉新之前,首先要保证自己产品基本功能的完善,也就是菜品齐全,质量过关。然后我们可以做线上推广,做应用市场的优化,也就是所谓的渠道,以精准地将潜在顾客吸引过来。另外,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就相当于在菜市场吆喝,将产品相关信息传达出去,在大众人群中寻找自己的目标用户。由于网络传播更广泛,传播方式又有异于线下,因此,拉新过程可以有很多新的玩法,不同产品也竞相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这里从不缺乏创意,也有很多优秀的案例值得学习,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转化和留存
在菜市场,把顾客吸引过来后,下一步就是促使他买菜。这个时候就是展示自己优势和特色的时候了。在菜品展示上,将那些新鲜的蔬菜展示出来,并且排放有序,这是给顾客感官上的刺激。然后就将自己菜的特色说出来,怎么怎么好,从菜的新鲜度、产地上说,甚至可以加上不同菜的营养价值。另外,还可以再从烹饪方式上给些建议,服务更周到。最后,价格要合理,不要过高。不过最后这点,我发现现在多数年轻人买菜时不问单价,通常是:我要这个、这个、还有那个再来点,好了,称一下吧,看看一共多少钱。
对于卖菜来说,顾客来了,达成交易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在互联网运营上,达到高留存就比较难了。因为互联网产品极其丰富使得竞争比一个菜市场上的竞争激烈的多,因此对于产品功能、运营技巧的要求就额外的高。对于不同的产品,在这个阶段的运营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电商产品的运营是从商品的描述、价格和专题上做文章;社交产品,是尽快帮用户建立社交关系,并促使其进入沟通聊天环节;内容产品,则是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呈现出来。另外,还可以做一些活动来刺激。比如电商产品的促销活动,社交产品的趣味互动活动以及内容产品的话题活动等等。
三、二次购买和活跃
对于一个卖菜老板来说,培养出一批回头客,可以降低今后在引流上的工作量。至于如何培养回头客,一定是菜和服务的质量。另外,一些小细节都会给顾客一些特别的好感,举个例子,每次买菜,老板会给我送一撮小葱,或者总价的零头抹去,还有每次走到菜摊前,老板会给我打招呼,就像熟人一样,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不在那买菜了。如果往大了说,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在客户管理中,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定期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对促进顾客的二次购买,极为重要。对于一个小菜场,很难做到这么复杂,但可以通过建立与顾客之间的纽带关系来实现。
在运营上,这个过程叫促进活跃。对于互联网产品,留住一个老用户的成本会远低于拉来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因此,运营需要花更多精力用于维护老用户。客户关系管理在互联网运营中就包括用户成长体系,我曾在一篇谈激励的文章中,讲到这一点(做运营,就是激励用户)。除用户成长体系之外,还会有后台关于用户一系列数据的统计,这些数据可指导运营行为。比如,电商产品中,可根据用户购买的商品种类,进行关联推荐;社交产品中,可根据用户之间的相关特征,进行精准匹配推荐;内容产品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点及过往阅读经历更精准内容推送。
再进一步,就是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持续的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在产品里建立社交关系或留下内容。比如,淘宝,能持续满足我的购物需求;微信,有几百个好友,我的朋友大都在用,并且这几乎是和某些朋友联系的唯一方式;某记账APP,我已经用了一个多月了,放弃或换个产品,我之前的记录岂不是丢了。培养用户习惯的最终结果是让用户在此建立归属感和依赖感。
总结
运营就像卖菜,需要从引流、留存和活跃三个阶段来考虑。以上内容就是基于这三个阶段,阐述了自己对于二者之间相关性的理解。因此,在内容上浅尝辄止,没有多么深奥的理论,也没有多么经典的案列分析。运营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很多事可以用运营思维来理解,也可以将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灵感,用于运营工作中。无论对于生活还是工作,这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