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学问,如果用一句话来把它说清楚,有这个可能吗?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会摇头,其实,真的可以用一句话就概括、包含所有学问,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很多年前有一个人叫伏羲氏,他在想人类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秘密:万物从哪里来?伏羲氏看到太阳从东方起来,然后从西方下去,他就知道了天底下有一种力量从东方拉起来,往西方拉下去,这股力量使得万物都受到它的影响,好像就是宇宙的根源。那时没有文字,伏羲氏很想把自己的思路表现出来,他就把这个力量用一条连续的线代表(也有可能是折了一段树枝),用来代表这股力量,就是后来大家知道的一画开天辟地,也叫做太极,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太极中生发出来的,孔子在他所作的《十翼》也就是《易传》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意思就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阴阳。何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激荡,互相作用。如果物种一元化,搞得所有种类都没有,只剩下人类,人类也会死亡。一句话,没有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但是自然孕育背后有一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如果这个道理会变,那就每天出不同花样,社会还有什么秩序?我们对自然还能有信心吗?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群经之源,集合了人类的智慧,这种阴阳的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易经给我们“一内含二”的思维和西方“二构成一”的认识不同,东西方的观念有了生和分的差异,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应到现实生活中,西方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中国最小单位是家庭。西方太重视分了,中国没有,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也离不开合,认为合是最重要的。为了合而分,可以;但是为了分而分,我们认为不好。所以我们基本观念与西方不同,使得产生的现象越来越远,我们把这叫一本万殊。因为有阴阳的变化,我们看出了不同的东西,也形成了多种的变化。
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太极包含两种力量,也就是两仪;阴阳的互动又产生四象。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