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国清寺有个人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就是一位名叫智顗的人,通常人们都尊称他为“智者大师”。
为什么说来到国清寺一定要了解他?就算这个寺庙是他建的也没有什么吧?或许有人会有这样子的想法,咱们先来聊聊“智者大师”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因国家的分裂而形成了南北社会不同的风气和文化。南方佛教承东晋以来玄学化的传统、偏重义理;北方佛教,由于受当时北方民族粗犷少文的影响,比较注重禅定。
慧思为糅和南北佛教,率领从徒南下,在光州的大苏山暂时住下来传教。智者大师听到这个消息后,前往大苏山向慧思学法。自此,智者大师便在慧思的指导下潜心修炼。
这期间,慧思法师常让智者大师代他讲法。智者大师讲法滔滔不绝,辨析佛理,阐微掘幽,受到众僧的佩服。
在印度,是佛祖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而在中国,是智者大师,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从而结束了佛教东传前五百年杂陈纷乱、南北混乱的历史,使其成为显学大行其道,最终和儒、道二家并驾齐驱。
智者大师之后,国清寺内高僧辈出,最有名的当属寒山子和拾得的故事。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充满禅意的对谈,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人们。江浙一带的人们相信,寒山、拾得就是文殊和普贤的化身。
寒山子的诗歌,甚至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寒山热”,1958年,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在路上》的作者)在其《达摩流浪汉》(The Dharma Bums)一书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寒山子。”
1997年,查尔斯•弗雷泽(Charles Frazier)在他的那本后来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作《冷山》(Cold Mountain)的扉页上写了寒山的两句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吊诡的是,很多中国读者熟悉凯鲁亚克,也了解《冷山》,却对寒山是谁一无所知。
如今在国清寺,有一处“三贤堂”,就是来纪念寒山、拾得二位大士。
除了寒山、拾得,著名的癫僧济公的出家地最早也是在国清寺,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
而历史上的济公其人,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并非是传闻与电视剧上所说那么疯癫。就像白蛇传一样,总归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更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