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回中,出现了一种叫“冷香丸”的丸药。薛宝钗在和周瑞家的对话中,介绍了这种丸药。薛宝钗说,配这个丸药,“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易得的;只难得可巧二字”,又说配这丸药“真真把人琐碎坏了”。
据薛宝钗所说,这个“冷香丸”的药方,是癞头和尚给她的。这是癞头和尚到第七回为止,在度脱世人上,所取得的唯一一点成绩。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和警幻仙子在开悟和度脱世人方面的业绩。
跛足道人在这个方面,成绩遥遥领先,已成功地将甄士隐度脱了。
在第一回中,癞头和尚想度脱香菱,结果没成。在第三回中,癞头和尚又来开悟林黛玉,也是没有成功。看来,这癞头和尚在搞业绩方面,确实不怎么样。
这样一来,警幻仙子便有些看不下去了,想为癞头和尚代劳,想教教癞头和尚。在癞头和尚没有成功度脱林黛玉之后,警幻仙子出马了,她要去接引绛珠仙草的生魂,不想却在路上碰到了贾宝玉的祖先,这才有了《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的故事。但梦游太虚境之后,贾宝玉仍是不悟。这样看来,警幻仙子在做业绩方面,也不怎么样。
警幻贵为仙子,业绩不怎么样,别人想来也不敢说什么。但癞头和尚就不一样了,眼看着身为同事的跛足道人,在业绩上一出手就不凡,他能不着急吗?
这个时候,癞头和尚遇到了薛宝钗。他真的要感谢薛宝钗,正是因为薛宝钗,癞头和尚才在业绩上有了点起色。
癞头和尚在香菱和黛玉那里,碰了壁,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怎么做业绩。他在香菱那里是这样说的,说香菱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还劝甄士隐说“舍我吧”。他这样一个做法,难怪他做不出业绩。
癞头和尚碰了这次壁以后,稍微长了点记性,他去开悟林黛玉时,说的话便没有他在香菱那里说的那般吓人。不过,他的话依然吓人,只不过是与之前比较,程度轻了点。他对林黛玉是这么说的:要么出家,要么一辈子别哭,也别见外亲;否则,林黛玉便休想病好了。结果,癞头和尚这一次依然是没做出什么业绩来。
待到他去开悟薛宝钗时,癞头和尚终于成熟了,他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一次他没有再说“舍我吧”,也没有再说让人出家,而是让薛宝钗去配丸药。结果,癞头和尚的业绩便有了起色。
薛宝钗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才将这个丸药配好,用她的话来说是“真真把人琐碎坏了”。但就是在这样的琐碎中,薛宝钗古怪了起来,变得“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变得“最怕熏香”。一个女孩子,变得连花儿粉儿都不爱了,还讨厌起了熏香,这表明她对美的感受力已经大为下降,她生命的情志和欲念被磨损了不少,这大概不能算是一件好事吧。
薛宝钗这样的变化,全都是拜癞头和尚所赐。看到癞头和尚终于做出了点业绩,我不禁想对他说:厉害了,你个老秃驴!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我在读到《红楼梦》第七回的故事时,总是会不由得想起,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
癞头和尚对林黛玉采取的策略,我们可以称之为“不许动”。想想不是这样吗?他不让林黛玉哭,又不让林黛玉见外亲。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很多时候,对学生采取的也是这种“不许动”的策略:不许迟到,不许上课睡觉,不许早恋……但这样的策略往往是无效的。
于是,和癞头和尚一样,老师们对学生也改变了策略。癞头和尚在薛宝钗这里,采取的策略,我们可以称之为“不许乱动”。他给薛宝钗说了应该怎样去配丸药,薛宝钗可能觉得琐碎,但癞头和尚这样做是为了薛宝钗好啊,是要为她治病啊,薛宝钗能不按他说的做嘛。这种策略概括起来,是这样的:为你好,听我的。
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老师们用题海战术,用各种琐碎的习题、讲解和训练,完全占用了学生的时间;而且他们在这样做时,和癞头和尚一样,也是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就是在这样的琐碎中,年复一年的琐碎中,我们的学生成了做题机器,丧失了感受美和发现美的兴趣与能力。
薛宝钗只是在配丸药的琐碎中度过了一两年,就成了一个古怪的丫头。“古怪的丫头”,这可不是别人说的,这是她的母亲薛姨妈给她下的考语。
但相比之下,今天的很多学子比薛宝钗的遭遇更可怜。他们不是要在学校教育的琐碎中度过一两年的问题,而是要在这样的琐碎中受十多年的折磨。一两年的琐碎,已经让薛宝钗变得古怪了,那经历了十多年琐碎的学生们呢?他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红楼梦》那里,作者通过薛宝钗的遭遇,已经深刻地批评了这种“不许乱动”的策略。但时到今日,多少教师还在做着癞头和尚对薛宝钗所做过的事情,而且他们还为此沾沾自喜,还为此洋洋自得,还美其名曰这是教育,全然没有考虑过学生在这样的“不许乱动”中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多说无益,说多了都是泪。对至今仍然盛行着“不许乱动”策略的学校教育,我只想说一句:
厉害了,你个老秃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