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跟我吐槽,说她上三年级的孩子,就出现了叛逆期症状。我忙问是什么情况?他的儿子我知道,看上去很乖巧,又有礼貌,架子鼓打得挺棒,是一个酷酷的小男孩。
她说:“早几日从未告过状的班主任老师今天把我叫去了,说我儿子的几个任课老师都跟她投诉,反应最近一段时间我儿子特别叛逆,上课你要他不讲小话他偏要讲,上语文课竟唱起歌来,他举手数学老师没叫他,他就不等别人回答便大声地把答案说出来。”
看着平日乖巧的儿子变成这样,同事急得一筹莫展,最后想到去看心理医生。原来每个孩子的反常都是事出有因的。
同事的老公在外地工作,这孩子基本上是她独自一个人在带养,她除了工作,其他时间基本上就是扑在孩子身上,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对孩子要求过严。而且为了防止孩子骄傲,她批评也多于表扬,久而久之,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导致他渐渐自卑,最后发展到逆反。好在这次经过心理医生的沟通,及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才引起了重视和反思。我提醒她,父母也要多看一些育儿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每个做了父母亲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孩子易生难养。”而这个养,说的就是教育。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就要求家长要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要多看一些家教的书刊。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学校,所以要求父母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特别是当妈妈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她们在家庭承担了教育的重任,所以妈妈们更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最好范本。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可以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修正,不断提高。所以说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执着的栽培自己,以达到跟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