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是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关于夏天我有满满的回忆。大约跟从小不爱午睡有关,所以我的夏天时间比别人的要长。不过今天说的事,与此无关。
那会正是大四下学期,考研分数早已下来,跟目标学校差了10来分。正犹豫是找工作还是调剂回本校的时候,杨导给了一个中肯的建议:“干嘛不读呢,一个文凭而已,早读完早工作。”于是我决定继续学生生涯。说到底是自己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因为我惧怕社会,太复杂,到现在都怕。
方向敲定了,接下来的日子无所事事。整整毕业论文,同学一起喝喝酒,偶尔也会在网上散一散简历或者去参加一些招聘会之类的。
我这个人,对份内的事不怎么上心,对份外的事倒是常抱有兴趣。
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日子里,有天接到一个电话,通知我参加一个见习岗位的面试。所谓的见习岗位,是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由沪上企业推出的一些技术类岗位,旨在为本地青年提供一些职业上的培训,从而提高就业率。见习岗位通常工资不高,一般是600元/月,以培训为主。我当时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有单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加上那时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毫不犹豫的带上所有的证书,次日一早便出发了。
02
面试单位在浦东三林,现在看是不错的地方,那时却要转3部公交才能到。下车以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那是一家生产节能灯的私人企业,面试官是老板娘以及部门主管。以老板娘发问为主,伊大概40岁接近50的样子,一头大波浪,典型的上海中年女人。我猜想她以前是国企里待的,因为当她看到我拿出的一堆大红证书和党员证的时候,眼睛散发出了光芒。连连说道“偶哟,这一大摞荣誉证书,还是党员,我们也都是党员喏,党员好,党员好啊......”
毫无疑问,第二天就报道上班了。灯泡厂总共有100来号人,主要是给飞利浦、日立等品牌做代工,自己也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一些。老板以及设计、质检等部门的主管都住在浦西,据说以前是同一家国企里的,效益不好便拉伙出来单干了。
每天技术部的杨工会开一辆公司的依维柯,从虹口大柏树出发,一路拉上各处员工到公司。上班头一天我五点起床,走到校门口搭59路至大柏树,然后再搭杨工的班车,8点左右抵厂。
我所进的部门是质量部,负责一些质量检验的工作。工作内容非常简单,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戳戳有余,在此不做赘述。在这里介绍一些其它几个实习的人。
03
同在质量部的小刘,浦东本地人。一个矮矮瘦瘦的男生,年纪轻轻头发已经掉光。他每天的工作是把要试验的灯泡拧到试验室灯架上去,同时把试验结束的灯泡拧下来。因此,大家给他取名“小刘点灯”。小刘毕业于工技大,在单位见习已经超过一年了。按理说一年后就该转正,但我听人说,老板娘不喜欢小刘,所以一直给拖着,想让他自己离开。在我看来,小刘虽然不是很聪明,但人还算老实,该做的事情也还是做了。点灯的工作在平时不算什么,但是大夏天试验室里温度高达40多度,每次去换灯泡都会浑身湿透。尽管如此,小刘还是乐此不疲的做着这样的事,偶尔嘴巴上抱怨几句“胸闷啊,胸闷啊......”
设计部小刘,是个女生,就称其女小刘吧。女小刘毕业于东华大学,人长得清秀漂亮,有着上海女孩的作和嗲。她对我还比较热情,常常会私下里跟我说一些厂里的八卦。那些所谓的“内幕消息”都是她透露给我的。她常常吵着要吃梦龙,我那时才知道梦龙是一个雪糕的牌子。后来我离开的时候,买了一堆梦龙放在办公室冰箱里。女小刘心高气傲,每天都想着离开去更好的地方发展,但现实条件又不具备,所以也就那样的呆着。
技术部小王,江西人,毕业于南昌大学。人憨厚老实,踏实肯干,每天的工作就是用CAD画图。老板娘欣赏他,想留住他,所以给他的工资比给一般人高200元。这也是女小刘觉得不公平的地方。虽然每月工资那么一点点,大家还是会去计较。不患寡而患不均。
产线班长小李,跟前面几个不同,小李没有上过大学。她老家安徽,在上海打工,一直在生产线上做到了班长。小李平时话不多,至少跟我们没什么话。但有次没人的时候,她跟我说:"你戴着眼镜一看就是斯文人,我有个弟弟长个跟你很像。他也是在外面读大学,现在放假回家还不爱在家洗头,非要去县城的理发店洗,说洗的舒服......"从她的言语里,能感受到她对弟弟浓浓的爱和深深的自豪。我后来离开时,用工资买了冷饮放在办公室冰箱里,请这些同事们。大家都高兴不已,只有小李把我拉到一边心疼的说“你挣这个几个钱也不容易,这又是何必呢!”
04
在厂里,每天的工作简单琐碎,所以印象深刻的也就他们几个了。再就是有一次,飞利浦的一个检验员到厂里来验货,我被喊去配合检查。那家伙抽着中华,指指点点,一副主子嘴脸。厂里的人也是点头哈腰连连称是,最后还塞了红包给他。当时觉得很不舒服,看不惯。现在看看,不过是社会百态中的一态而已。习惯就好。
在灯泡厂待了23天,环境也熟悉了,上班下班也特别辛苦,熬不住。我就以读研为名跟老板娘提了辞职。老板娘表示祝贺,同时也深感遗憾,并且很大方的给足了一个月的工资600元。我觉得受之有愧,又感念跟这些同事的情谊。于是如之前所提,拿100元买了冷饮送给他们。
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留一堆梦龙,作别灯泡厂的童鞋。
05
带着剩下的500元回到宿舍说“我胡汉三带着钱回来了!请大家吃饭!”阿斐坐在书桌旁边头也没回说:“就你那点辛苦钱还是算了吧,你要真想挣钱,还不如来我们这边呢。”阿斐说的他们那边是一家台资企业。2000年以后,台湾电子产业飞速发展,以郭台铭为首的电子厂代加工企业纷纷北上,来大陆圈地圈人。其中上海就产生了 一大批台资加工厂,这些厂也一下子成了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基地。
我们班好多人就去了这些台资企业去上班,每天听他们回宿舍聊上班的各种趣事,倒不觉得是去上班,更像是去了另一家学校。而我,一直以来对这些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来的台湾人抱有好奇之心,所以听从了阿斐的建议,一封电邮就发到了他主管的邮箱。
主管姓黄,英文名字叫Jeff。我记得我当时发的邮件比较逗比,因为没报有太多期望,纯碎好玩。我写:“DearJeff, 欣闻贵部正招贤纳士,广聘英才,而吾亦是抱负满腔,无处施展,附件中是俺的简历,还请百忙之中予以过目为要。”本以为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不想一星期之后便收到回复:“简历已览,甚好!请于XX时间前来面试。”
大喜,并欣然往之。不得不说,台企虽以压榨工人血汗出名,但其整洁的厂区、成熟的管理和庞大的规模都让我耳目一新。企业处在一个出口加工区内,区内道路整洁,一尘不染。广场上一排排大巴班车依次排开,像莫斯科红场上接受检阅的装甲部队。厂房内绿色地面光洁如新,黄色线条清晰明了。面试有专门的人引导,先是填写个人信息表格,而后是做测验题,主要是一些数字、逻辑以及英文等内容,最后安排跟相应的主管面谈。整个过程非常规范,跟之前的灯泡厂对比明显。
很快,我顺利通过了面试,工资2000元/月。这一次又是跟质量有关的部门,叫品质保证部。我负责的产品是汽车导航,那时候汽车导航还是一个新产品,部门也刚成立,总共没几个人,尚未形成很完善的流程体系。每天工作是做一些统计数据,偶尔拿着样品跑到楼顶上去做信号接收试验,看看能收到几颗卫星。
06
我那时最大的乐趣不在于此。每天东串西串的,一会去看马杰同学的时间研究,一会去看高坤同学的SMT贴片技术,还顺带着还认识了坤酉、方学姐等等。
有次在实验室做试验,无聊便喊上高坤同学一起打电话捉弄夏毅同学。夏毅上海人,我用蹩脚的上海话问:“侬好,巫医来嗨伐?吾似派出所额”夏毅不但没听出,还真给吓到了。
夏毅,个子高挑、身型魁梧、一脸络腮胡,特点就是胆小。记得大一的时候,我有一次早起去嘉定,在校门口偶遇夏毅,他说是刚通宵回来。我想夏毅这个听妈妈话的“好孩子”怎么也去通宵呢。后来才得知,宿舍其它人都去了,他一个人不敢睡,所以“被迫”一起去通宵。
说到夏毅,当时我们品质部有个同事也叫夏毅。这个夏毅家住在川沙,每天要倒几趟车,才能赶上公司的班车,所以只知道他上班很辛苦。那会对川沙没什么概念,现在有了,确实很偏。不知道夏毅今天在哪?
在台企上班的日子比在灯泡厂要快乐。在灯泡厂每天是吹风扇吃冷饮,时不时还落个汗流浃背。在台资企业每天空调吹着,新电脑用着,还可以在跟同学朋友的插科打诨、聊天打屁。灯泡厂吃的是全素菜,一周才有一次鸡腿吃。台资厂吃的是两荤三素配水果。灯泡厂的车间破旧不堪,摆设杂乱。台资厂车间干净整洁,产线先进。更主要的是,在台资厂有一帮同学兄弟,上班玩,下班吃,日子过得赛神仙。直到今天还时常怀念起跟马杰连吃三天的烧鸡公。
唉,还真的挺怀念那段实习的日子!
-END-